[发明专利]城市轨道交通道岔转辙机基坑排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9696.9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9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左一舟;包乐培;黄河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B61L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玺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37 | 代理人: | 李莎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轨道交通 道岔 转辙机 基坑 排水系统 | ||
本发明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道岔转辙机基坑排水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转辙机基坑,所述转辙机基坑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积水坑,所述积水坑与转辙机基坑之间通过排水通道连接,所述积水坑标高低于转辙机基坑;所述转辙机基坑设置防水模具,模具设有与基础联结的锚栓结构,模具边缘高出道床面,并隔绝信号转辙机设备与积水的接触;所述积水坑上设置排水车,所述排水车上可旋转设有若干挂杯,所述挂杯旋转至最低位置时的高度位置低于所述积水坑的水面标高;所述挂杯旋转至积水坑上方并呈水平方向时所在的位置的下方设有导水槽。本发明能够有效隔离转辙机系统,防止积水对转辙机设备的损害,并大大减少对转辙机基坑维护的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交通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道岔转辙机基坑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常规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中,如图1-3所示,每组单开道岔一般配备两台转辙机,转辙机固定于转辙机坑内,转辙机拉杠需下穿钢轨并用联结件与钢轨相连,转辙机机箱固定在基础角钢上,基础角钢固定在基本轨上。当信号输入扳动指令时,拉杠拉动尖轨并锁闭,从而实现道岔转辙。由此可知,基坑底部必须低于道床面,因而容易产生积水现象。积水来源主要有道床冲洗水、隧道结构渗漏水及消防废水等。转辙机基坑内的积水如不能及时排出,积水会进入转辙机内部甚至漫过转辙机,而转辙机与基础角钢、基础角钢与钢轨之间均有绝缘垫片,积水会导致绝缘性能降低,回流电流从钢轨向转辙机泄露,对角钢、转辙机等产生电腐蚀;转辙机也会因浸泡在水中不能正常工作,造成信号失表,进而影响地铁正常运营,引发运营事故。因此,在平时的养护维修中要对此问题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及成本开销。
目前转辙机基坑内的排水主要通过于道床两侧设置排水沟进行排水,但由于基坑下沉以及水流阻塞等原因,排水效果不尽理想。一些技术尝试围绕转辙机主机平台周边设置环绕型下沉水沟,但环绕型下沉水沟一般较浅,排水功效提高有限,当积水较多时难以发挥明显作用;还有一些技术尝试采用风力提水装置,但风力装置动力来源可靠性不佳,且提水装置采用抽空气排水,当遇到转辙机坑内常见的钙化物及杂质等物质的时候极易出现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道岔转辙机基坑排水系统,能够有效隔离转辙机系统,防止积水对转辙机的损害,并大大减少对转辙机基坑维护的工作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道岔转辙机基坑排水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转辙机基坑,所述转辙机基坑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积水坑,所述积水坑与转辙机基坑之间通过积水沟道连接,所述积水坑标高小于转辙机基坑,所述积水沟道标高不大于转辙机基坑;所述积水坑上设置排水车,所述排水车上可旋转设有若干挂杯,所述挂杯旋转至最低位置时的高度位置低于所述积水坑的高度位置;所述挂杯的位于积水坑上方并呈水平方向时所在的位置的下方设有导水槽。
所述挂杯的轴向开口方向与旋转平面具有夹角a,优选a>0;所述挂杯的轴向开口方向在旋转平面上的投影方向与其做圆周运动时运动的切线方向的夹角b为锐角。
所述排水车为圆形水车或双轴水车。排水车通过动力输入旋转轴后带动设备旋转,动力源为电力等稳定输入动力源。为适应不同水量的排水需求,排水车可设置2-3个不同的转速档位,必要时可在排水车外部设置防护罩。
本发明的系统还包括设置于道床两侧的排水沟,积水坑标高小于排水沟,且排水沟在岔区地段断开或绕避;例如,所述排水沟沿转辙机基坑所在位置外周绕避,或者,也可以在转辙机基坑所在位置的前后设置道床横沟,使道床横沟将道床两侧的排水沟连通起来。导水槽的末端位于排水沟上。
本发明还设置防水模具,所述防水模具具有与转辙机基坑及其拉杠槽相匹配的平面结构,且防水模具能够通过固定锚栓固定于转辙机基坑及其拉杠槽内,防水模具边缘高出道床面,转辙机固定于所述防水模具上,能够隔绝信号转辙机设备与积水的接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96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箱式变电站内环境调节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开启密封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