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结构加工用易附自补型防腐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3298.4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8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秦峻岭;朱辉;王建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北丰隆钢结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5/00 | 分类号: | B05D5/00;B05D7/16;B05D1/38;B05D3/00 |
代理公司: | 安徽专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94 | 代理人: | 王海艳 |
地址: | 2351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结构 工用 防腐 工艺 | ||
1.一种钢结构加工用易附自补型防腐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开凿连接孔:在钢板表面开凿出多个成矩形阵列分布的连接孔;
S2、表面处理:对钢板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并对钢板表面进行清洗,清除钢板表面杂质;
S3、插设增附棒:取一个增附补漆棒(001),将增附补漆棒(001)中的吸连磁块(102)插入连接孔,多次重复操作,直至每个连接孔内均插设有增附补漆棒(001);
S4、涂刷底漆:在钢板表面涂刷一层防腐底漆,防腐底漆固化后即可变形成防腐底漆层;
S5、下压驱连:向下按压增附补漆棒(001)中的驱贴铁块(107),使驱贴铁块(107)落入隔磁筒(103)中,从而使磁球(109)与包覆套(110)脱离,进而使相邻增附补漆棒(001)中的磁球(109)吸连在一起;
S6、涂刷面漆:在防腐底漆层表面涂刷一层防腐面漆,防腐面漆固化后即可形成防腐面漆层,进而完成防腐工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加工用易附自补型防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连接孔之间的间距为3-5cm,且连接孔的大小和吸连磁块(102)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加工用易附自补型防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防腐底漆层的顶端需低于磁球(109),所述S6中的防腐面漆层需覆盖整个增附补漆棒(0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加工用易附自补型防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附补漆棒(001)包括增附筒(101),所述增附筒(1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吸连磁块(102),所述增附筒(101)与防腐底漆、防腐面漆之间的结合力强于钢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加工用易附自补型防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附筒(1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隔磁筒(103),所述隔磁筒(103)的顶端连通有导磁筒(104),所述导磁筒(104)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易折隔磁片,所述易折隔磁片的上方放置有驱贴铁块(107),所述驱贴铁块(107)滑动贯穿导磁筒(104)的顶部外壁并延伸至导磁筒(104)的外部,所述增附筒(101)的外壁上镶嵌安装有多个呈环形均匀分布的弹性空心管(108),所述弹性空心管(10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磁球(109),所述磁球(109)一端的磁极上包覆有包覆套(110),所述磁球(109)远离弹性空心管(108)的一端吸附在导磁筒(104)的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加工用易附自补型防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折隔磁片设置为角度为60度的扇形状,且易折隔磁片的数量为6个,所述易折隔磁片包括弹性连接部(105)和硬质隔磁部(106),所述弹性连接部(105)的一端嵌入导磁筒(104)的内壁中,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硬质隔磁部(106),所述弹性连接部(105)采用弹性金属薄片材料制成,所述隔磁筒(103)、硬质隔磁部(106)均采用隔磁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加工用易附自补型防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套(110)采用镀锌铁皮材料制成,相邻增附补漆棒(001)中的磁球(109)被包覆套(110)包覆磁极的极性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加工用易附自补型防腐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附筒(101)内设置有多个补漆组件,所述补漆组件的数量与弹性空心管(108)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补漆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增附筒(101)内的外罩箱(201),所述外罩箱(201)内固定安装有收纳箱(202),所述弹性空心管(108)的一端贯穿弹性空心管(108)的一端贯穿增附筒(101)、外罩箱(201)以及收纳箱(202)的外壁,并延伸插入收纳箱(202)中,所述弹性空心管(108)内设置有与之相匹配的堵孔塞(1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北丰隆钢结构有限公司,未经淮北丰隆钢结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329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