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构件耐火试验装置及构件耐火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5410.8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0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冬洁;刘学春;饶国燃;罗绵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1/12 | 分类号: | G01N31/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65 | 代理人: | 谢伟;黄晚华 |
地址: | 51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件 耐火 试验装置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构件耐火性能试验与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构件耐火试验装置及构件耐火试验方法,该构件耐火试验装置包括试验炉和支撑组件;试验炉具有容置腔,且试验炉相对两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与容置腔相连通的安装槽;支撑组件包括支撑结构和两个加载件;每一加载件均与支撑结构活动连接,加载件能够相对支撑结构沿容置腔的深度方向进行升降运动,加载件位于容置腔外,并与安装槽对应设置,两个加载件配合共同对构件两端进行固定,以使构件横跨容置腔并带动构件在安装槽内上下移动。该构件耐火试验装置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不同构件的试验要求将构件移动至预设的高度进行耐火试验,能够提高该构件耐火试验装置的通用性,降低试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构件耐火性能试验与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构件耐火试验装置及构件耐火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土地资源较为紧缺,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一般建设高层建筑以提高土地使用率,但是由于人员密集且财产集中,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建筑烧毁甚至倒塌,产生重大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针对建筑构件的耐火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建筑构件一般采用耐火试验炉进行耐火性测试,常规的耐火试验炉一般通过砌筑形式形成,因此位置固定,不能根据被试验件的情况调整位置。由于各个建筑构件的受火条件不同,例如横梁为两侧和底面共三面受火,柱子为所有垂直面受火;故此,一个耐火试验炉一般只能针对于一种构件进行耐火性试验,如针对柱子进行耐火试验的柱子耐火试验炉,针对梁进行耐火试验的梁耐火试验炉,针对梁柱节点进行耐火试验的耐火试验炉等,通用性较差,试验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件耐火试验装置及构件耐火试验方法,用以解决现有耐火试验炉一般只能针对一种构件进行耐火性试验,通用性较差,试验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构件耐火试验装置,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构件耐火试验装置,所述构件耐火试验装置包括试验炉和支撑组件;
所述试验炉具有容置腔,且所述试验炉相对两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的安装槽;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结构和两个加载件;每一所述加载件均与所述支撑结构活动连接,所述加载件能够相对所述支撑结构沿所述容置腔的深度方向进行升降运动,所述加载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外,并与所述安装槽对应设置,两个所述加载件配合共同对构件两端进行固定,以使所述构件横跨所述容置腔并带动构件在所述安装槽内上下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连接架和两个支撑架;
沿一所述安装槽至另一所述安装槽延伸方向的相交方向,两个所述支撑架并排且竖向设置;沿所述容置腔的深度方向,所述支撑架靠近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位,所述连接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位,所述连接架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位与所述第一连接位配合可拆卸地固定于两个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加载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靠近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为所述第一连接位,所述连接架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为所述第二连接位,所述连接架的两端通过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后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架包括三个架体,三个架体依次首尾连接形成三角形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构件耐火试验装置还包括第一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试验炉的底部,且所述第一调节装置的顶部与所述试验炉的底部抵接,所述第一调节装置能够通过调节自身顶部的高度从而调节所述试验炉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构件耐火试验装置还包括第二调节装置,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以对所述安装槽的大小进行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未经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54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