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藏转热化学蒸汽驱时防膨剂注入参数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8776.0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06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吴光焕;尹小梅;韦涛;王传飞;魏超平;路言秋;刘西雷;李伟;王可君;孙宝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E21B43/24;G06F30/20;G06Q50/02;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藏 热化学 蒸汽 驱时防膨剂 注入 参数 优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油藏转热化学蒸汽驱时防膨剂注入参数优化方法。本发明方法根据油藏吞吐末及转化学蒸汽驱后油藏温度场变化规律及防膨剂随温度变化的吸附规律确定防膨剂的各个段塞大小,通过优化耐高温防膨剂注入参数,能更有效解决强水敏油藏远井地带渗透率降低的问题,实现有效驱替,提高强水敏油藏转汽驱后开发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油藏转热化学蒸汽驱时防膨剂注 入参数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稠油产量占比大,连续10年产量保持在400万吨以上,占油田年产量的 近五分之一。但结构单一,已动用储量以蒸汽吞吐为主,2019年底,吞吐产量 占稠油总产量的96.6%,目前处于高轮次吞吐(东部7.2,西部15),高含水开 发阶段(综合含水89.9%),开发效果、效益不断变差,采收率较低(20.4%), 开发形势严峻。为了解决此问题,08年中石化总公司决策在非敏感性弱边底水 普通稠油油藏开展了热化学复合驱大幅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并取得成功,井 组采出程度突破60%。
其它类型稠油油藏也亟待大幅度提高采收率。胜利稠油已动用储量中敏感 弱边底水普通稠油油藏储量规模大,为6075万吨,在转驱潜力中储量规模排 第二,该类油藏粘土含量高,遇水后油藏强水敏,渗透率大幅度降低,无法实 现有效驱替,转汽驱效果差。
因此,为了解决该类油藏转蒸汽驱时远井地带储层物性,实现有效驱替,加 强其对热化学驱技术适应性,需要研究强敏感稠油油藏防膨技术,优化防膨体系 的技术参数,形成在目前低油价下深层敏感稠油低成本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CN105626017A公开了水敏性稠油井注蒸汽伴注粘土防膨 剂的使用方法,该方法使用能稳定蒙脱石粘土矿物膨胀的含Cl-离子的钾或钠 或氨无机盐为伴注粘土防膨剂,在注蒸汽的同时连续伴注入该伴注粘土防膨 剂溶液;伴注粘土防膨剂用量(M中)通过如下方式获取:
M中=M低×[(n t低+n t高)/2/n t低];
其中:n t低-粘土矿物阳离子交换容量(低值),n t高-粘土矿物阳离子交换 容量(高值),b z-伴注防彭剂分子量,m-蒸汽设计量,P ma-岩石基质密度,f 0- 粘土矿物含量,-储集层岩性参数包括孔隙度,-流体可流动孔隙度流体可流动 孔隙度。
中国专利申请CN104895538A公开了一种提高强水敏稠油油藏采收率的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稠油油藏内的注汽井中注入防膨剂溶液;每周期注入 量3~4t,注入时间2小时;再单独连续向注汽井内注入蒸汽。所述防膨剂溶液 为用配制水将高浓度的母液稀释成浓度为10%的防膨剂溶液。该发明通过注入 防膨剂来辅助蒸汽吞吐,提高强水敏稠油油藏采收率,防膨剂在高温下能有效 抑制粘土膨胀,降低储层水敏程度,提高油层渗透率,加大蒸汽的波及体积, 降低原油粘度,从而提高强水敏稠油油藏采收率。
以上方法虽然能够提高强水敏稠油油藏采收率,但是提高幅度有限,仍需 进一步改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藏转热化学蒸汽驱时防膨剂注入参数优 化方法,本发明方法根据油藏吞吐末及转化学蒸汽驱后油藏温度场变化规律及 防膨剂随温度变化的吸附规律确定防膨剂的各个段塞大小,通过优化耐高温防 膨剂注入参数,能更有效解决强水敏油藏远井地带渗透率降低的问题,实现有 效驱替,提高强水敏油藏转汽驱后开发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藏转热化学蒸汽驱时防膨剂注入参数优化方法,所述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油藏实际地质参数建立全区数值模拟模型,并进行吞吐阶段历 史拟合,得到吞吐末油藏纵向、平面温度场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87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
- 下一篇:一种基于极限驱替的油藏高耗水层带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