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柔车载智能总线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9482.X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5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江坤;李华锋;李会丹;李贞锋;赵航;张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庭电线工业(常州)有限公司;乐庭电线工业(惠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8 | 分类号: | H01B13/008;H01B13/00;H01B13/02;H01B13/06;H01B13/22;H01B13/24;H01B13/26;H01B13/34;B21C37/04;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常州易瑞智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8 | 代理人: | 谭典 |
地址: | 213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智能 总线 生产工艺 | ||
1.一种高柔车载智能总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拉丝:将多根裸铜通过多头拉丝机进行拉丝成铜线,铜线直径要求为0.07mm-0.1mm;
(2)退火:对多根铜线低温加热进行退火处理,加热温度为280℃-320℃,保温30min后冷却;
(3)绞合:将多根退火后的铜丝,采用束绞方式在绞线机内进行绞合,获得芯线;
(4)绝缘:在芯线外侧包裹一层内皮层后,在内皮层外侧通过发泡芯线机包裹发泡层,冷却凝固后,在发泡层外侧包覆外皮层;
(5)火花试验:对带有绝缘结构的芯线进行通电火花试验,测试导电性能;
(6)退扭成缆:将多根符合火花试验的芯线通过成缆机先退扭后成缆,要求退扭率为100%退扭;
(7)退扭检测:通过外径检测装置对经过的成缆芯线外径检测,来识别成缆芯线是否出现打扭导致的外径增大,外径检测装置设定标准值作为检测基础;
(8)绕包:使用绕包机对复合标准值的成缆芯线进行绕包带层;
(9)编织:饶有包带的线缆送至编织机内编制外部编织层;
(10)护套:将带有编织层的线缆送至挤出机进行护套挤出,获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退扭检测还包括:
(7-1)瑕疵品处理:对不符合标准值的成缆芯线通过多段外径测量机构进行直径测量,并传输至主机系统,主机系统设定可改良直径区间,系统对测量值和可改良直径区间进行比较,满足可改良直径区间的成缆芯线段,有主机系统控制退回规定长度后,重置退扭率为100%后,重新退扭成缆;
(7-2)报废品处理:对步骤(7-1)中不满足可改良直径区间的成缆芯线,开启喷涂装置对报废位置喷涂颜料进行标记,标记后,主机暂停作业,等待人工换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多根铜丝绞合要求节距为8mm-10mm,同向缠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内皮层和外皮层材料均为高密度聚乙烯,内皮层厚度要求为0.03mm-0.05mm,外皮层厚度要求为0.06mm-0.08mm,发泡层厚度要求为0.04mm-0.06mm,绝缘后的线径控制在1.82mm-1.88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火花试验的要求为芯线火花电压0.6KV,外被火花电圧5.2KV,特性阻抗为110ohm-130oh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成缆节距要求≤12倍成缆芯线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外径检测装置包括两个接触片、两个感应弹簧、感应传感器和两个底板,两个所述底板分别安装在成缆机内成缆机构出线口两侧,两个所述接触片分别通过两个感应弹簧连接在两个底板内侧,所述感应传感器安装在一侧的底板和接触片之间,接触片受大直径芯线挤压时触发感应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1)中多段外径测量机构包括固定板、安装座、若干压力弹簧和若干测量片,所述固定板和安装座分别安装在外径检测装置出线口处两侧,若干所述测量片分别通过压力弹簧相邻安装在安装座内侧朝向固定板,若干所述测量片内侧上部均嵌入安装有测距传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2)中喷涂装置包括储料管和若干自动喷头,所述储料管轴向安装在多段外径测量机构下方位于测量片和固定板之间,若干所述自动喷头均匀安装在储料管上对准走线位置,若干所述自动喷头和每个测量片位置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径检测装置、多段外径测量机构和喷涂装置均和成缆机主机系统电性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庭电线工业(常州)有限公司;乐庭电线工业(惠州)有限公司,未经乐庭电线工业(常州)有限公司;乐庭电线工业(惠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948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