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柔车载智能总线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9482.X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5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江坤;李华锋;李会丹;李贞锋;赵航;张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庭电线工业(常州)有限公司;乐庭电线工业(惠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8 | 分类号: | H01B13/008;H01B13/00;H01B13/02;H01B13/06;H01B13/22;H01B13/24;H01B13/26;H01B13/34;B21C37/04;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常州易瑞智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8 | 代理人: | 谭典 |
地址: | 213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智能 总线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柔车载智能总线的生产工艺,包括拉丝、退火、绞合、绝缘、火花试验、退扭成缆、退扭检测、绕包、编织和护套等完整工艺,还结合了多段外径测量机构和喷涂装置对成缆芯线进行及时检测、瑕疵品处理和报废品处理,加强了生产工艺的全自动化水平,同时保证线缆在成缆后能立刻检测发现打扭现象,并根据打扭导致的线缆外径变化确定退回进行校正和直接报废,且对报废线缆的瑕疵位置作出标记,有利于对报废线缆的回收再分配,极大的降低了资源的浪费,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无需再人工目测和测量,降低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用线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柔车载智能总线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CAN总线是一种多主总线,通信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导纤维,通信速率可达1Mbps,距离可达10km,它是德国Bosch公司为解决现代汽车中众多的控制与测试仪器之间的数据交换而开发的一种串行数据通信协议;CAN协议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废除了传统的站地址编码,而代之以对通信数据块进行编码,使网络内的节点个数在理论上不受限制,由于CAN总线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支持差分收发,因而适合高干扰环境,并具有较远的传输距离;因此,CAN协议对于许多领域的分布式测控很有吸引力,CAN-BUS总线在工业领域中主要用于电机与控制柜的连接,根据实际运用,有固定安装使用和移动使用,导体规格一般要求20AWG-24AWG,阻抗要求120+/-12ohm,为了减小成品线的OD,降低成本,绝缘材料一般采用发泡PE绝缘,来保证信号的有效传输及正确分析指令工作,但在使用过程中会,传统的移动部分用线缆会经常地断线,给相关设备机车带来很大麻烦,而造成断线或裂缝主要的原因是线体不耐弯折,在生产中由于绝缘发泡材料在退扭不完全的情况下成缆,导致线缆自身存在应力,使成缆时出现打扭,且现有技术中出现打扭现象时,只能通过工人认为的外观目测,耗费人力,且容易出现误差导致线缆大批量报废,浪费资源,增加成本。
现有专利CN201810954166.5,其具体内容记载: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电缆节距在线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内容:加载配置数据,开始检测;启动包括拍照设备及光源的视觉系统;获取待测电缆的图像作为待测图像;根据待测图像计算该电缆的节距,并保存节距数据;判断节距是否符合要求;将节距及配置数据上传至管理中心。本发明根据视觉系统获取待测电缆图像,通过标定测量线,获取X段单节电缆的长度L,进而结合电缆芯数N,计算该电缆的节距,得到节距数据,之后上传至管理中心,达到在线检测的目的。
上述专利虽然实现通过对线缆节距成像的方式进行检测,但无法对实际加工中出现打扭现象作出行为处理,还会存在加工中线缆大批量报废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柔车载智能总线的生产工艺,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拉丝:将多根裸铜通过多头拉丝机进行拉丝成铜线,铜线直径要求为0.07mm-0.1mm;
(2)退火:对多根铜线低温加热进行退火处理,加热温度为280℃-320℃,保温30min后冷却;
(3)绞合:将多根退火后的铜丝,采用束绞方式在绞线机内进行绞合,获得芯线;
(4)绝缘:在芯线外侧包裹一层内皮层后,在内皮层外侧通过发泡芯线机包裹发泡层,冷却凝固后,在发泡层外侧包覆外皮层;
(5)火花试验:对带有绝缘结构的芯线进行通电火花试验,测试导电性能;
(6)退扭成缆:将多根符合火花试验的芯线通过成缆机先退扭后成缆,要求退扭率为100%退扭;
(7)退扭检测:通过外径检测装置对经过的成缆芯线外径检测,来识别成缆芯线是否出现打扭导致的外径增大,外径检测装置设定标准值作为检测基础;
(8)绕包:使用绕包机对复合标准值的成缆芯线进行绕包带层;
(9)编织:饶有包带的线缆送至编织机内编制外部编织层;
(10)护套:将带有编织层的线缆送至挤出机进行护套挤出,获得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庭电线工业(常州)有限公司;乐庭电线工业(惠州)有限公司,未经乐庭电线工业(常州)有限公司;乐庭电线工业(惠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94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