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永久防止明洞顶部过载的处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9604.5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6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袁松;王峥峥;黎良仆;魏记承;姚萌;杨文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7/04 | 分类号: | E01F7/04;E02D17/20;E02B11/00;E02D3/12;E02D15/02;E02D5/7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伍旭伟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久 防止 顶部 过载 处治 方法 | ||
1.一种可永久防止明洞顶部过载的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明洞上方清方形成施工通道,并在明洞靠近山体一侧设置承载结构(1),所述承载结构(1)用于承载山体滑坡体(3);
S2:清理明洞顶部滑坡体(2)和明洞两侧滑坡体;
S3:利用轻质混凝土在明洞顶部修建斜坡面(4);
S4:识别滑坡和落石的运动路径,并在山体滑坡体处设置引导式被动网(5),引导式被动网(5)底部开口,用于引导滑坡和落石能落在明洞顶部斜坡面(4)上;
S5:在引导式被动网(5)底部开口处设置泥石流归槽(6),在明洞顶部斜坡面(4)上设置导流槽(7),泥石流归槽(6)用于将引导式被动网(5)引导落下的滑坡和落石送入导流槽(7),导流槽(7)用于将滑坡和落石送出明洞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永久防止明洞顶部过载的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结构(1)包括钢管桩(11)和临时防护结构(14),所述钢管桩(11)为多根,多根所述钢管桩(11)竖直插入明洞一侧,所述临时防护结构(14)设于钢管桩(11)顶部,并用于阻挡山体滑坡体(3)的滑落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永久防止明洞顶部过载的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结构(1)还包括注浆导管(12),所述注浆导管(12)设于明洞一侧,并用于向钢管桩(11)和泥土之间的缝隙处注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永久防止明洞顶部过载的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导管(12)为多根,每根所述注浆导管(12)匹配一根钢管桩(11),所述注浆导管(12)的注浆口一端设于山体滑坡体(3)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永久防止明洞顶部过载的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结构(1)还包括锚索(13),所述锚索(13)一端连接临时防护结构(14),所述锚索(13)另一端锚固于山体滑坡体(3)内部,所述锚索(13)为多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永久防止明洞顶部过载的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面(4)的坡度为6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永久防止明洞顶部过载的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无人机拍摄或三维倾斜摄影技术识别滑坡和落石的运动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永久防止明洞顶部过载的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斜坡面(4)底部还设有波纹管(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永久防止明洞顶部过载的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还包括以下子步骤:在修建斜坡面(4)时,应计算轻质混凝土的用量,使修建斜的坡面(4)不会超过明洞的承载能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永久防止明洞顶部过载的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再次发生滑坡或泥石流时,应检查引导式被动网(5)、钢管桩(11)和明洞结构有无损坏,并对滑落到明洞另一侧的堆积体进行清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960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