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跨厚比梁板一体化预制单元及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0559.0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3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任彧;池思源;徐沛韬;张雅杰;刘梅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建工装配式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36 | 分类号: | E04B5/36;E04G21/00;E04G21/12;E04G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跨厚 一体化 预制 单元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跨厚比梁板一体化预制单元,它包括预制一体化梁板、预埋固定组件以及预应力施加组件;所述预制一体化梁板包括平板以及两设于平板底面且左右间隔分布的凸缘;所述预埋固定组件设置在预制一体化梁板的凸缘内,且左右侧凸缘内的预埋固定组件一一对应;所述预应力施加组件连接在两对应预埋固定组件之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显著提升施工速度、降低工程造价的大跨厚比梁板一体化预制单元及安装方法。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设置在预制一体化梁板内的预埋固定组件和预应力施加组件的组合作用,可以使得预制一体化梁板上的平板处于反拱状态,从而显著减少预制一体化梁板在安装过程中的变形量,避免预制构件的开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跨厚比梁板一体化预制单元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快速发展。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今后要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现有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采用叠合楼板和预制叠合梁时,施工阶段通常需下设支撑。当层高较大时,支撑体系复杂且费用高昂。使用梁板一体化预制单元可以,实现预制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免撑免模,加快建设速度,降低项目措施费用。为尽量减少肋梁对室内空间的影响,在特定情况下需要加大梁板一体化单元的肋间距。为减小预制构件的重量、提高运输安装的便捷性,往往希望梁板一体化单元肋间的预制板厚尽量小。但是当预制板跨厚比较大时,在脱模、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存在变形过大和开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显著提升施工速度、降低工程造价的大跨厚比梁板一体化预制单元及安装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大跨厚比梁板一体化预制单元,它包括预制一体化梁板、预埋固定组件以及预应力施加组件;所述预制一体化梁板包括平板以及两设于平板底面且左右间隔分布的凸缘,各凸缘前后延伸设置;所述预埋固定组件设置在预制一体化梁板的凸缘内,且左右侧凸缘内的预埋固定组件一一对应;所述预应力施加组件连接在两对应预埋固定组件之间,预应力施加组件通过牵拉预埋固定组件对平板施加反拱作用力。
一种大跨厚比梁板一体化预制单元的安装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S1.预制一体化梁板在模具内浇筑完成;S2.待预制一体化梁板的混凝土硬化后,利用梁上吊耳和桁架钢筋将其从模具内脱出;S3.将预制一体化梁板架越在支承架上,使其下方具备施工作业空间;S4.将拉环拧入螺栓连接段内;S5.将索具螺旋扣两端的拉钩扣进拉环内;S6.调节索具螺旋扣使得索具螺旋扣两侧的拉杆处于张紧状态,对预制一体化梁板在垂直跨度方向施加预应力;S7.待预制一体化梁板吊装就位,且面层混凝土浇筑完成且达到强度后,将索具螺旋扣和拉环拆除。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充分发挥了梁板一体化预制单元槽型截面的几何特点,利用设置在预制一体化梁板内的预埋固定组件和预应力施加组件的组合作用,可以使得预制一体化梁板上的平板处于反拱状态,从而显著减少预制一体化梁板在安装过程中的变形量,避免预制构件的开裂,使得大跨厚比梁板一体化预制单元的使用成为可能。
2.预应力施加组件的自重小,拆装方便,便于现场人工作业,可以显著降低建造成本。
3.梁上吊耳和桁架钢筋的组合使用可以减少预制一体化梁板在脱模和吊装过程中的变形量,避免预制构件的开裂。
附图说明
图1是预制一体化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长度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拉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预埋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建工装配式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建工装配式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05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