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糖方便湿面及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4686.8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0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蔡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文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7/113 | 分类号: | A23L7/113;A23L3/3571;A23L33/10;A23L33/135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范圆圆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糖 方便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糖方便湿面及加工方法,所述方便湿面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高筋小麦粉120‑200份、荞麦粉15‑25份、藜麦粉15‑25份、桦褐孔菌提取液5‑15份,瓜尔胶0.3‑0.9份、黄原胶0.2‑0.8份、魔芋精粉0.2‑0.8份、食盐0.5‑2份、碳酸钠1‑8份、山梨糖醇1‑5份,海藻糖2‑9份,单甘脂0.8‑2.5份,蔗糖脂肪酸酯0.7‑1.5份,纯净水70‑90份;本发明通过在制备方便湿面的原材料中加入荞麦粉、藜麦粉以及桦褐孔菌提取液,三者协同作用,有效的降低了方便湿面的升糖指数,糖尿病患者可以正常食用;同时本发明的方便湿面具备良好的降糖效果,糖尿病患者长期食用可以降低其血糖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低糖方便湿面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方便湿面(又称为保鲜湿面、LL面或乌冬面,在日本添加食盐的面条,称之为乌冬面)自1989年在日本诞生至今,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方便食品,方便湿面是一种不经油炸、经蒸煮后装袋杀菌而成的水煮型速食面,因营养健康、保鲜保湿、口感筋道爽滑及食用方便等倍受消费者青睐,是方便面第三代产品。
但是传统的方便湿面升糖指数较高,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低糖方便湿面及加工方法。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糖方便湿面,所述方便湿面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高筋小麦粉120-200份、荞麦粉15-25份、藜麦粉15-25份、桦褐孔菌提取液5-15份,瓜尔胶0.3-0.9份、黄原胶0.2-0.8份、魔芋精粉0.2-0.8份、食盐0.5-2份、碳酸钠1-8份、山梨糖醇1-5份,海藻糖2-9份,单甘脂0.8-2.5份,蔗糖脂肪酸酯0.7-1.5份,纯净水70-90份。
优选的,所述方便湿面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高筋小麦粉150份、荞麦粉20份、藜麦粉24份、桦褐孔菌提取液10份,瓜尔胶0.8份、黄原胶0.6份、魔芋精粉0.4份、盐1份、碳酸钠4份、山梨糖醇3份,海藻糖5份,单甘脂1份,蔗糖脂肪酸酯1份,水85份。
优选的,所述方便湿面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食盐、碳酸钠、单甘脂、蔗糖脂肪酸酯溶解在水里,加入桦褐孔菌提取液,高速搅拌成均匀溶液;
步骤2:将高筋小麦粉与荞麦粉、藜麦粉、瓜尔胶、黄原胶、魔芋精粉、食盐、碳酸钠、山梨糖醇,海藻糖混合5分钟后加入步骤1中的均匀溶液,搅拌15-30分钟后进行第一次醒发;
步骤3:第一次醒发结束后将面团轧成10厘米厚的面片,然后纵向折叠后重复轧5次,而后进行第二次醒发;
步骤4:第二次醒发结束后将其压成所需的面片,然后切条,而后进行蒸面;
步骤5:将蒸熟的面条取出并迅速放入4℃水溶液中进行冷却,冷却后将气其放入含有植物乳杆菌的发酵菌液中发酵20-30min;
步骤6:发酵结束后在面条的表面喷洒适量的色拉油,然后进行包装,而后采用95-100℃的高温杀菌30分钟,冷却后装箱。
优选的,所述第一次醒面和所述第二醒面时所需的醒发温度均为25度,醒发时间均为20分钟,面团湿度均为80%。
优选的,所述桦褐孔菌提取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桦褐孔菌采用气流粉碎机粉碎至1μm以下,然后加入其30倍重量的纯净水进行加热,加热至90℃后,采用超声波提取装置搅拌提取30分钟,而后进行过滤,将滤液进行冷却后即得桦褐孔菌提取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文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文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46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系统校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基于知识图谱的电子卡风险预警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