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提取细菌中质粒DNA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5674.7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04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杨鸿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棣维欣(苏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10 | 分类号: | C12N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提取 细菌 质粒 dna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提取细菌中质粒DNA的方法,属于生物制药技术领域。本发明在两个串联的混合组件中实现质粒生产过程中的裂解和中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混合,(2)裂解,(3)中和;其中,步骤(1)在第一混合组件中完成,步骤(2)在裂解螺旋管中完成,步骤(3)在第二混合组件中完成,第一混合组件、裂解螺旋管和第二混合组件依次串联。本发明的质粒制备工艺中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不需要专业的定制化和价格高昂的设备,可去除细胞裂解过程中的大量杂质,成分安全,实现自动化连续裂解,利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取细菌中质粒DNA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基因治疗和DNA疫苗临床上的成功,人们对工业化规模的质粒发酵生产需求已经非常迫切。基因治疗是将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在患者细胞中表达基因来治疗或预防疾病,其最终目标是通过添加、纠正或替换基因来治愈遗传和后天疾病。实现这些目标的基因治疗载体主要有两种,即以灭活病毒为基础的病毒载体和以质粒DNA为基础的非病毒载体。DNA疫苗又称核酸疫苗或基因疫苗,是指将编码某种蛋白质抗原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直接注射到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诱导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DNA疫苗被称为继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之后的“第三代疫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质粒为DNA疫苗的常用载体。所以质粒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对于基因治疗和DNA疫苗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规模化质粒的生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道工序:载体构建、细菌发酵、菌体裂解、固液分离及澄清、质粒纯化。虽然目前的质粒生产工艺可以生产出符合药学质量标准的质粒,满足临床要求,但在这些工艺中还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瓶颈。如产量规模化(千克级)较难,载体拷贝数、稳定性问题,裂解过程中导致DNA变性、HCD残留去除,固液分离较难,内毒素残留等难题。
用于生物制药的质粒DNA主要在大肠杆菌中生产,碱裂解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制备质粒DNA的方法,利用碱性条件将细胞裂解,同时染色体DNA发生不可逆变性,而质粒DNA在pH恢复中性时可复性的原理,将质粒与染色体DNA分离。质粒制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细胞裂解,如何将细胞彻底裂解,染色体DNA完全共沉淀,去除大部分的RNA成为细胞裂解的核心问题。目前工业规模的质粒提取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碱裂解无自动化设备或设备能力满足不了充分混合的要求;2、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及酸液,这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增加安全风险及对厂房设备要求较高;3、使用中和液(溶液Ⅲ)混合后,无自动化的混合设备或混合设备满足不了均匀低剪切的混合要求;4、中和混合液固液分离生产成本较高;5、宿主DNA残留较高;6、RNA去除率较低,影响下游纯化;7、重复用管路设备清洗困难,不利于CIP清洗,而一次性耗材设备成本较高。
中国专利CN111808716A公开了一种质粒提取装置,包括裂解容器、沉淀容器、洗脱液容器、收集容器和层析柱,所述裂解容器与沉淀容器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沉淀容器与层析柱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洗脱液容器与层析柱之间通过第三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收集容器设置在层析柱的下方,所述层析柱连接有振动机构。上述技术方案采取了振动式结构,加工过程不连续,需要进一步提升加工效率,并且该种方式存在宿主DNA残留较高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虽然我们为了解决目前大规模生产质粒DNA的方法存在的缺陷,先前研发了一种通过混合腔震荡的方式进行裂解、中和提取细菌中质粒DNA的方法(参见:200610114061.6,一种连续大量提取质粒的方法),但是其不容易放大,提取的质粒DNA的效率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又研发了通过气泡混合器提取质粒DNA的装置(参见:202011120617.9,用于提取细菌中质粒DNA的气泡发生装置),其使菌液与裂解液能均一且充分混合,气泡混合有效降低剪切力,有效提高收率与质量,但是其仍存在不太容易放大的问题,需要根据规模定制不同大小的气泡混合器,摸索通气量,流速等放大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棣维欣(苏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未经艾棣维欣(苏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56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