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后排座椅结构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11169.3 | 申请日: | 202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51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房体友;徐凤;柯书国;唐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34 | 分类号: | B60N2/34;B60N2/62;B60R22/26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张凯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后排 座椅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后排座椅结构,包括座椅骨架,所述座椅骨架包括设置在车内后排的坐垫骨架以及与所述坐垫骨架连接的靠背骨架,所述坐垫骨架和所述靠背骨架之间设置有弧形过渡区,所述坐垫骨架上设有第一滑动连接结构,所述靠背骨架上设有第二滑动连接结构,所述弧形过渡区上设有过渡滑动连接结构;座椅支撑组件,所述座椅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滑接的底部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滑接的中部支撑部,所述中部支撑部与所述底部支撑板连接;后排座椅本体,所述后排座椅本体包括左侧后排座椅和右侧后排座椅。本发明可以实现后排座椅的单侧变床或者两侧变床,用以满足长途旅行中车内后排乘客的休息,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后排座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和汽车消费市场的日渐成熟,汽车逐渐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通勤和代步工具,人们对车辆的使用频繁度以及使用时间也不断拉长,尤其是当全家人外出旅游时,需要长时间驾驶,此时,经常会出现乘客在车辆后排座椅上直接休息的情况;然而,目前主要乘用车只有前排座椅可以进行调节,而后排座椅是无法调节,只能坐着休息,因此,舒适性非常差,特别是当一个家庭都有多个小孩同时乘车时,传统的后排座椅根本无法满足多个小孩的休息,也给后排的大人带来极大的不便;
为改善这个问题,很多家庭采用充气垫的方式,将充气垫放置在车辆后排座椅上,但是充气垫会导致后排座椅高度进一步升高,不适用于大人乘坐,而且过高的后排座椅高度对于小孩的同样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充气垫下部也需要另外放置支撑垫,否则充气垫很难支撑人体重量,再加上充气垫需要停车后进行布置,但是小孩的休息时间是不固定,无法满足家庭随时出行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后排座椅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只有前排座椅可以进行调节,后排座椅无法调节,导致后排乘客只能坐着休息舒适性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后排座椅结构,其包括:座椅骨架,包括设置在车内后排的坐垫骨架以及与所述坐垫骨架连接的靠背骨架,所述坐垫骨架和所述靠背骨架之间设置有弧形过渡区,所述坐垫骨架上设有第一滑动连接结构,所述靠背骨架上设有第二滑动连接结构,所述弧形过渡区上设有过渡滑动连接结构,所述过渡滑动连接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平滑连接;
座椅支撑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坐垫骨架上、与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滑接的底部支撑板,设于所述靠背骨架上、与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滑接的中部支撑部,所述中部支撑部与所述底部支撑板连接;
后排座椅本体,包括并排设于所述座椅骨架上的左侧后排座椅和右侧后排座椅,所述左侧后排座椅和所述右侧后排座椅的坐垫分别通过所述底部支撑板滑接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上,所述左侧后排座椅和所述右侧后排座椅的靠背分别通过所述中部支撑部滑接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滑轨,多个所述第一滑轨分别沿着所述坐垫骨架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所述坐垫骨架的两侧,所述第二滑动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第二滑轨,多个所述第二滑轨分别沿着所述靠背骨架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在所述靠背骨架的两侧,所述过渡滑动连接结构包括多个弧形过渡滑轨,多个所述弧形过渡滑轨的两端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滑轨和多个所述第二滑轨一一对应平滑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支撑板上、与所述第一滑轨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接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滑块沿着所述第一滑轨做水平方向上的滑动,所述中部支撑部上、与所述第二滑轨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接在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二滑块沿着所述第二滑轨做竖直方向上的滑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部支撑部包括多个中部支撑杆和中部支撑板,多个所述中部支撑杆依次横向间隔设置,且其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滑块滑接在所述第二滑轨上,多个所述中部支撑杆通过紧固件纵向环绕连接,位于一端端部的所述中部支撑杆与所述底部支撑板连接,位于另一端端部的所述中部支撑杆与所述中部支撑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11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