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扩展式椎体融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17816.1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0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奥绿新(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F2/4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03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展 式椎体 融合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扩展式椎体融合装置,包括植入机构、推送机构和支撑机构。植入机构呈可介入脊柱患者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椎间隙、并在介入后能够维持或扩大椎间隙的结构,植入机构设置有可连通到椎间隙内的植入腔;推送机构呈可插入植入腔、并在插入后能够沿植入腔往返移动的结构,推送机构用于推送和控制支撑机构穿过植入腔植入到椎间隙内;支撑机构呈可在植入腔内部处于收缩状态、在植入腔外部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支撑机构在被植入到椎间隙内后被动形变扩展成为椎间隙支撑体,从而实现与相邻两个椎体的融合。其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复杂手段植入柔性袋囊来扩大椎间隙的难题,简化操作步骤,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脊柱外科手术用医疗器械,具体地指一种扩展式椎体融合装置。
背景技术
脊柱退行性疾病或脊柱结构损伤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施行椎体融合手术,在患者发生病变的两个相邻椎体之间植入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器的工作原理是以病变椎间隙为中心,在植入其中后,利用椎间融合器的撑开力使患者融合节段的肌肉、纤维环、以及前后纵韧带处于持续张力状态,使融合节段与椎间融合器达到三维超静力学固定。椎间融合器通过恢复患者病变脊椎间隙至正常序列或高度,以恢复和重建脊柱前、中柱的应力及稳定,进而恢复和维持脊柱固有的生理凸起,扩大椎间孔,缓解硬膜囊、神经根的受压,使患者消除腰腿疼痛麻木等症状。椎间融合器的中空结构也为其内的松质骨融合提供良好的力学环境,从而达到界面永久融合的效果。
目前,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已有多种类型的椎间融合器得到具体应用。其中,公开号为CN10698358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提出了一种经微创通路入路的椎体融合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椎间融合器与上下椎体接触面积无法控制、使得植骨空间过小而影响上下椎体融合效果的问题。该椎体融合系统具有能够折叠或伸缩的袋囊,在袋囊植入患者椎间盘后,通过向袋囊中注入支撑材料,使袋囊充盈并且形成一工字形或矩形的支撑体,以实现无级别地适应患者椎间隙高度的效果,且与上下椎体的接触面积易于控制。
然而,上述椎体融合系统采用先植入袋囊再充盈袋囊的方式来调整椎间隙高度,因袋囊固有的柔性特征,使其植入较为困难,操作步骤变得复杂,手术时间趋于延长,手术难度相应增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医学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完善和改进现有的椎体融合系统,以期提高融合手术效率、延缓脊柱病变进程、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目前尚未取得满意的进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植入方便容易、能够简化手术操作、机械扩大椎间隙、且疗效安全可靠的扩展式椎体融合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扩展式椎体融合装置,主要由植入机构、推送机构和支撑机构三部分组合而成,其特殊之处在于:
所述植入机构呈可介入脊柱患者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椎间隙、并在介入后能够维持或扩大所述椎间隙的结构,所述植入机构还设置有可连通到所述椎间隙内的植入腔;
所述推送机构呈可插入所述植入腔、并在插入后能够沿所述植入腔往返移动的结构,所述推送机构用于推送和控制所述支撑机构穿过所述植入腔植入到所述椎间隙内;
所述支撑机构呈可在所述植入腔内部处于收缩状态、在所述植入腔外部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所述支撑机构在被植入到所述椎间隙内后被动形变扩展成为椎间隙支撑体,从而实现与相邻两个椎体的融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植入机构具有一端可伸入到所述椎间隙内的植入管,所述植入管的轴向内腔形成所述的植入腔,所述植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握持柄;
所述推送机构具有一端可插入到所述植入腔内的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操作柄;
所述支撑机构具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依次首尾铰接形成可收缩扩展的四连杆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奥绿新(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奥绿新(武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78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