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防护的5G信号接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18753.1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38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李鑫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珞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8 | 分类号: | H04B1/08;F16F15/023;C01B32/50;H01R3/08 |
代理公司: | 蚌埠幺四零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6 | 代理人: | 尹杰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防护 信号 接收 装置 | ||
1.一种自动防护的5G信号接收装置,包括环形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壳(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信号接收器(2),环形壳(1)的内部设置有对信号接收器(2)进行防冰雹撞击的保护机构(3),保护机构(3)包括感应冰雹撞击的感应组件(31)和防止冰雹进入环形壳(1)内部的保护组件(32),环形壳(1)的内部设置对环形壳(1)掉落时进行保护的防撞机构(4);
所述感应组件(31)包括滑套一(311),滑套一(311)活动连接在环形壳(1)的内侧,滑杆(312)滑动连接在滑套一(311)的外部,撞击板一(313)固定连接在滑杆(312)的外部,固定块(314)固定连接在滑杆(312)的外部,一个滑套二(315)和一个滑套三(316)对称活动连接在固定块(314)的外部,滑套二(315)和滑套三(316)的外部均滑动连接有连杆(317),撞击板二(318)活动连接在滑杆(312)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防护的5G信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板二(318)的外部活动连接有不少于三个的滑杆(312)且等角度分布,相邻滑杆(312)外部的滑套二(315)和滑套三(316)均滑动连接在同一个连杆(317)的外部,相邻的滑杆(312)之间设置有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防护的5G信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组件(32)包括转轴(321),转轴(321)转动连接在环形壳(1)的内部,转轴(32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齿轮一(322),两个齿轮一(322)设置在环形壳(1)的外部,齿轮二(323)与齿轮一(322)啮合,齿轮二(323)转动连接在环形壳(1)的外部,盒盖二(325)固定连接在齿轮二(323)的外部,盒盖一(324)转动连接在环形壳(1)的外部,盒盖一(324)与转轴(321)之间通过履带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防护的5G信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一(322)与齿轮二(323)的规格相同,转轴(321)的外部设置有一圈齿牙,撞击板二(318)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框,活动框的内侧设置有与转轴(321)外部齿牙啮合的齿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防护的5G信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机构(4)包括感应环形壳(1)晃动角度的平衡组件(41)和利用化学物质反应产生大量气体来实现气体缓冲的充气组件(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防护的5G信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组件(41)包括高硼玻璃管(411),高硼玻璃管(411)固定连接在环形壳(1)的内侧底部,接电柱(412)有四个且对称设置在高硼玻璃管(411)的左右两侧,水银珠(413)设置在高硼玻璃管(411)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防护的5G信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组件(42)包括电磁铁一(421),电磁铁一(421)固定连接在环形壳(1)的内部,电磁铁二(422)固定连接在信号接收器(2)的外部,隔离板(423)固定连接在环形壳(1)内部设置的储液槽内侧,隔离板(423)有两个且对称固定连接在储液槽的内侧,活塞(424)活动连接在靠近平衡组件(41)的隔离板(423)外部,活塞(42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铁块,铁块的规格与电磁铁一(421)的规格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防护的5G信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隔离板(423)将储液槽分成两个区域,左侧区域内部设置有碳酸氢钠水溶液(425),右侧区域内部设置有硫酸铝水溶液(426),气囊(427)固定连接在环形壳(1)的外部且气囊(427)的数量不少于五个,所有气囊(427)均与储液槽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珞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珞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875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