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射频耦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22808.6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2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凯;赵亮;白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4 | 分类号: | H04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 耦合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射频耦合装置,包括:主通路射频电缆、支通路射频电缆;第一绕组磁芯电感线圈套设于主通路射频电缆上,第二绕组磁芯电感线圈套设于支通路射频电缆上;支通路射频电缆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负载匹配电路接地,支通路射频电缆的第二端连通过第二负载匹配电路接地;第一绕组磁芯电感线圈的一端引线与支通路射频电缆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绕组磁芯电感线圈的另一端引线接地;第二绕组磁芯电感线圈的一端引线与主通路射频电缆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绕组磁芯电感线圈的另一端引线接地;支通路射频电缆的第一端引出有第一采样输出端,支通路射频电缆的第二端引出有第二采样输出端,第一采样输出端和第二采样输出端均接地。实现输出射频信号的同时免调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耦合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射频耦合装置。
背景技术
射频耦合装置,主要用在射频电源、雷达固放、高能激励源等设备内部,是用于功率信号耦合的部件;其作用是从主通路上耦合出射频信号后,送给设备内部的控制或显示、保护电路等,以实现AGC(自动增益)闭环控制、快速保护、显示输出等功能。
近几年随着射频通信领域和射频电源应用领域的飞速发展,对射频电源、雷达固放等设备输出功率的稳定性等指标,都有了较高要求;这就对电源内部用到的射频耦合装置,耦合出的射频信号功率平坦度、方向性等指标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闭环控制系统,如从耦合装置的输出端取出信号(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功率相同),随频率不同,耦合出的信号出现较大变化,会影响整个系统控制精度和输出功率的大小等。
目前常用的耦合方式主要有微带线耦合方式和电感耦合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常用的微带线耦合方式,主要包括微带印制电路和电阻R1、R2;其工作原理为:两根无屏蔽的传输线,靠近主射频通路,由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线上产生了功率耦合;通过微带线和主射频通路的距离,来确定耦合量;耦合的方向性通过调节R1和R2的阻值来确定;并且用网络分析仪调好后,在通过大功率时,往往还需再次调节R1和R2阻值。
该微带线耦合方式存在如下缺点:
1、只能通过单频点或较窄的频率带宽。如通过一定频率,耦合出的信号幅度波动较大;会影响系统控制精度。
2、在通功率后,通过调定向的可调电阻来校正装置的方向性指标,给设备调试带来一定工作量。
如图2所示,现有的一种电感耦合方式,主要由一段合适长度射频电缆、电感线圈T1和两个相同的检波整流电路组成;电感线圈T1针对不同频率范围,选择磁芯u值及尺寸绕制成电感后,穿在射频电缆连接的主通路上;根据电生磁原理,在磁场作用下分别耦合出正、反向电流信号。经检波整流电路里的二极管D1、D2整流后,以电压的形式输出;解决了上述技术一的窄带频点缺点。分别调节原理图中上下两个检波电路中,电容C4和C5的容值范围,来调节耦合装置的方向性等指标;当正向调好后;还需要把装置(RF输入)端和(RF输出)端向对调即反接。在调节电容C5,校准反向的指标;同样给调试带来工作量。
该电感耦合方式存在如下缺点:
1、虽然解决窄带问题,但是输出信号,只能是直流电压。不能真实反映出主射频通路波形数据;
2、只能耦合出主路的电压或电流信号,但当负载变化时,单纯的电压或电流信号,不足以表明负载变化状态,就会给整个设备闭环电路造成控制误差、及显示误差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射频耦合装置,实现在输出射频信号同时,又能够免调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射频耦合装置,包括:主通路射频电缆、支通路射频电缆、第一绕组磁芯电感线圈、第二绕组磁芯电感线圈、第一负载匹配电路和第二负载匹配电路;
所述第一绕组磁芯电感线圈套设于所述主通路射频电缆上,所述第二绕组磁芯电感线圈套设于所述支通路射频电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28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