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电源切换的继电器操动机构、切换拓扑结构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24356.5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2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公润;王永兴;董恩源;尹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H9/26 | 分类号: | H01H9/26;H01H50/16;H01H50/44 |
代理公司: |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42 | 代理人: | 杜广虎;张海燕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电源 切换 继电器 机构 拓扑 结构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双电源切换的继电器操动机构、切换拓扑结构及方法,其中操动机构包括轭铁、线圈、静铁芯、动铁芯以及两组永磁体对;静铁芯和两个永磁体构成内磁极组,线圈和动铁芯套在内磁极组,线圈和动铁芯外设有两个永磁体和轭铁,线圈和动铁芯能够在内磁极组和另外两个永磁体之间运动,并且在运动时,气隙不变。本发明公开了双电源切换的继电器操动机构由于线圈和动铁芯的运动过程中磁极的气隙不变,可有效减少机构的励磁时间,加快继电器快速运动且能够适应长行程的场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电源切换的继电器操动机构、切换拓扑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是一种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的一种驱动器件。现有继电器操动机构运动初始阶段气隙较大,在起始阶段出力较小,难以完成大行程下的继电器驱动,现有技术中例如永磁机构,初始气隙长度即为行程长度,气隙磁阻大不利于高速启动,响应时间较慢,现有继电器操动机构中缺少一种励磁时间短、响应速度快、行程较长的操动机构适应敏感负载的需求。除此之外,操动机构的小型化已成为大势所趋,现有电磁机构内部磁感应强度分布不均,造成空间资源的严重浪费,不利于电子设备以及整机的小型化。
在IT行业的数据中心产生毫秒级别的断电便会产生数据堵塞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于是配电系统中往往需要高可靠的供电构架,因此敏感负载便需要双电源供电构架。当主电源故障时切断主电源投入备用电源,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需要一种快速的继电器驱动的双电源切换继电器及其切换拓扑。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双电源切换的继电器操动机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双电源切换的继电器操动机构,包括轭铁、线圈、静铁芯、动铁芯、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第三永磁体以及第四永磁体;
所述轭铁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轭铁侧板和相对设置的两个轭铁端板,所述轭铁侧板和轭铁端板相互连接形成容纳空间;
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相对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第一永磁体与所述第二永磁体相对的一侧磁极的磁性相同,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另一侧分别与所述两个轭铁侧板的内壁接触;
所述第三永磁体和第四永磁体相对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第三永磁体与所述第四永磁体相对的一侧磁极的磁性相同,且与所述第一永磁体与所述第二永磁体相对的一侧磁极的磁性相同;
所述第一永磁体、第三永磁体、第二永磁体以及第四永磁体依次间隔90度设置;
所述静铁芯置于所述第三永磁体和第四永磁体之间,且静铁芯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三永磁体和所述第四永磁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面接触,所述静铁芯、第三永磁体和第四永磁体形成内磁极组件;
所述动铁芯设置在所述线圈的两端;
所述线圈和动铁芯套在所述内磁极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轭铁端板设有第三永磁体的一端的端壁上还设有第一导磁凸台;所述轭铁端板设有第四永磁体的一端的端壁上还设有第二导磁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第三永磁体以及第四永磁体中至少一个为中空型永磁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永磁体卡台,所述轭铁端板上设有第一永磁体卡槽,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通过所述第一永磁体卡台和所述第一永磁体卡槽设置在所述轭铁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永磁体和第四永磁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永磁体卡台,所述轭铁端板上设有第二永磁体卡槽,所述第三永磁体和第四永磁体通过所述第二永磁体卡台和所述第二永磁体卡槽设置在所述轭铁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43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戊烷存储输送设备
- 下一篇:一种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