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单桨无人测量船的减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26560.0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16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苗飞;郭翔宇;刘杨;梁家健;郦羽;王伟;刁峰;程红蓉;邬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B39/06 | 分类号: | B63B39/06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地址: | 21408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无人 测量 装置 | ||
1.一种适用于单桨无人测量船的减摇装置,包括无人船体(100),所述无人船体(100)船尾底部从船首往船尾方向依次设置螺旋桨(130)和舵叶(120),螺旋桨(130)和舵叶(120)位于无人船体(100)的中纵剖面(14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130)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复合减摇鳍(110),两个复合减摇鳍(110)沿着中纵剖面(140)左右对称设置,两个复合减摇鳍(110)上端固定在无人船体(100)底部;所述复合减摇鳍(110)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主鳍片(111)和副鳍片(112),主鳍片(111)上端面固定连接无人船体(100)底部,主鳍片(111)下端面固定连接副鳍片(112),主鳍片(111)和副鳍片(112)横截面尺寸从根部到端部由大变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单桨无人测量船的减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复合减摇鳍(110)尾端面与螺旋桨(130)尾端面平齐,两个复合减摇鳍(110)前端面向前延伸超出螺旋桨(130)前端面,两个复合减摇鳍(110)下端面不超过舵叶(120)下端面,两个复合减摇鳍(110)尾端面在螺旋桨(130)的两侧完全覆盖螺旋桨(13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单桨无人测量船的减摇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定船宽为H,所述复合减摇鳍(110)根部和中纵剖面(140)的间距为0.2~0.25H,复合减摇鳍(110)展长方向与中纵剖面(140)之间呈一夹角A,夹角A为15°~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单桨无人测量船的减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鳍片(111)根部剖面弦长为0.3~0.32H,主鳍片(111)端部剖面弦长为其根部剖面弦长的一半,以根部剖面弦长计,主鳍片(111)的展舷比为0.2,主鳍片(111)前缘向后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单桨无人测量船的减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鳍片(111)剖面为NACA0010翼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单桨无人测量船的减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鳍片(112)根部剖面弦长与主鳍片(111)端部剖面弦长相等,副鳍片(112)端部剖面弦长为2/3副鳍片(112)根部剖面弦长,副鳍片(112)展长为1/3主鳍片(111)展长,副鳍片(112)后缘向前掠,副鳍片(112)前缘向后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单桨无人测量船的减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鳍片(112)剖面为NACA0005翼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656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