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子冷却结构、驱动电机和新能源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28376.X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2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胡余生;张小波;刘健宁;高峰;薛家宁;赵丹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19 | 分类号: | H02K9/19;H02K5/20;H02K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刘子辉;梁永芳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子 冷却 结构 驱动 电机 新能源 汽车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定子冷却结构、驱动电机和新能源汽车。该定子冷却结构用于对定子绕组进行冷却,包括电机入油口、内圈喷油结构和外圈喷油结构,内圈喷油结构设置在定子绕组的内周侧,外圈喷油结构设置在定子绕组的外周侧,内圈喷油结构和外圈喷油结构均与电机入油口连通,内圈喷油结构包括第一喷油孔,外圈喷油结构包括第二喷油孔,第一喷油孔的开口朝向定子绕组的内周壁,第二喷油孔的开口朝向定子绕组的外周壁。根据本申请的定子冷却结构,能够保证绕组冷却均匀,避免绕组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提高电机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子冷却结构、驱动电机和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倡导,新能源车领域快速发展,行业内竞争也 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厂商着力于油冷技术在乘用车主驱电机上的应用,以从 技术角度出发提升主驱动系统的功率密度。
现阶段各厂家产品,为了减小体积节约成本,采用的方案主要是提高电机转速和改善冷却条件以提高功率密度。提高电机转速受轴承、油封和配套减速器速比等因素限制,往往产生较多的负作用。改善冷却条件方面,水冷冷却效果有限,而采用填充导热材料提高传热效率一般受材料成本,或工艺复杂度等因素制约,不适宜批量生产。因此现阶段,最有效的方案是使用油冷技术,但现有的油冷冷却方案多是油路结构复杂,增加了加工工艺成本,或油路结构不合理,冷却效果有限,尤其对定子的冷却,多存在冷却不均的情况。
当前,新能源汽车主驱电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当处于低速大扭矩时,主驱电机的定子及转子会发出大量的热,当前新能源汽车主驱电机的散热方式多为在电机机壳内部开设螺旋水流道,通过水在机壳内的循环流动,进而实现电机的冷却效果,这种冷却方式存在电机绕组、轴承无法得到直接冷却和润滑,主驱电机的主要发热源得不到有效冷却的问题,因此电机热负荷受限,进而导致电机体积受限。
若采用油冷式冷却,冷却油可直接与电机各发热源接触,并在结构上做到针对性冷却,主驱电机各发热源得到有效冷却,在相同性能要求下,油冷电机相比传统的水冷电机,热负荷得到提高,电机体积可以减小,功率密度进而得到提高,冷却油可同时润滑冷却电机轴承,进而电机寿命也得到提高。
当前电机油冷方式是将冷却油直接冷却定子绕组,但现有油冷方式存在绕组冷却不均匀,导致绕组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容易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定子冷却结构、驱动电机和新能源汽车,能够保证绕组冷却均匀,避免绕组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提高电机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定子冷却结构,用于对定子绕组进行冷却,包括电机入油口、内圈喷油结构和外圈喷油结构,内圈喷油结构设置在定子绕组的内周侧,外圈喷油结构设置在定子绕组的外周侧,内圈喷油结构和外圈喷油结构均与电机入油口连通,内圈喷油结构包括第一喷油孔,外圈喷油结构包括第二喷油孔,第一喷油孔的开口朝向定子绕组的内周壁,第二喷油孔的开口朝向定子绕组的外周壁。
优选地,第一喷油孔设置在内圈喷油结构的外周壁,并沿内圈喷油结构的径向延伸;和/或,第二喷油孔设置在外圈喷油结构的内周壁,并沿外圈喷油结构的径向延伸。
优选地,第一喷油孔为多个,多个第一喷油孔沿内圈喷油结构的外周周向均匀间隔排布;和/或,第二喷油孔为多个,多个第二喷油孔沿外圈喷油结构的内周周向均匀间隔排布。
优选地,内圈喷油结构和外圈喷油结构成组设置形成喷油环组件,同一喷油环组件的内圈喷油结构位于外圈喷油结构的径向内侧。
优选地,喷油环组件为至少两个,定子绕组的第一端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喷油环组件,定子绕组的第二端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喷油环组件,定子绕组的端部位于喷油环组件的内圈喷油结构和外圈喷油结构之间。
优选地,位于定子绕组两端的喷油环组件均与电机入油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83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