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携纱器及其携脱纱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28570.8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7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杨继毓;张荣成;刘志军;朱奇;王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C3/00 | 分类号: | D04C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崔立青 |
地址: | 2100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携纱器 及其 携脱纱 方法 | ||
1.一种携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长度沿第一轴线延伸的连接柄,该连接柄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为安装端和携纱端,在该携纱端上安装有一携纱头;
该携纱头包括沿第一轴线延伸的前臂部和后臂部,该前臂部设置在携纱端上、并朝背离安装端的方向延伸,该后臂部连接在前臂部背离安装端的一端上;沿第二轴线,该后臂部位于前臂部的朝向第一方向的一侧;该前臂部与后臂部之间形成一携纱孔和一线道,该携纱孔具有一进孔口,该线道隔断该携纱孔的外表面并经该进孔口连通该携纱孔;该线道具有至少两个弯曲部和一朝向安装端的进线口,相邻两个弯曲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线能够经该线道进入到该携纱孔内,当该线经过该线道时,能够使该线和该线道两者中、至少之一者产生弹性形变,当该线位于该携纱孔内时,该线处于自由状态,且该线能够在该携纱孔内自由移动;该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相垂直,第一方向与第二轴线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纱器,其特征在于,
沿第一轴线,该进线口位于携纱孔朝向安装端的一侧,且沿第二轴线,该进线口位于携纱孔朝向第一方向的一侧;
该线道包括顺序连通的第一进线道、第二进线道和第三进线道;
该第一进线道由进线口朝背离安装端的方向延伸、并朝第二方向倾斜设置,该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且朝向相反;
该第二进线道由第一进线道朝背离安装端的方向延伸、并朝第一方向倾斜设置;
该第三进线道由第二进线道朝背离安装端的方向延伸、并朝第二方向倾斜设置;该第三进线道沿背离安装端、且朝第二方向倾斜的方向连通该携纱孔;
第二进线道的一端与第一进线道之间形成一弯曲部,第二进线道的另一端与第三进线道之间形成另一弯曲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携纱器,其特征在于,
该前臂部具有一突出部,该突出部由携纱孔朝向安装端的边缘部朝背离安装端、且朝第一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而形成,使携纱孔在朝向安装端的一侧具有一凹陷部;
沿第二轴线,该突出部朝向第一方向的端部超出携纱孔的朝向第一方向的边缘;该突出部朝向第一方向的端面形成为第三进线道的内表面,突出部朝向安装端的表面形成为第二进线道的内表面,突出部背离安装端的表面形成为携纱孔的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携纱器,其特征在于,
沿第一轴线,该凹陷部的最大深度为携纱孔距离最远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的20-3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携纱器,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进线道与第二进线道均为直线槽,且第一进线道与第一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5-40°;第二进线道与第一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0-45°;
该第三进线道具有一中心线,该中心线与第一轴线之间的夹角为25-3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纱器,其特征在于,
该后臂部朝向第一方向的一侧具有平行于第一轴线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纱器,其特征在于,
该后臂部经肘部连接到前臂部上,在外力作用下,该后臂部能够经该肘部相对于该前臂部产生弹性形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纱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进线道、第二进线道和第三进线道的宽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纱器,其特征在于,
当线位于该携纱孔内时,携纱孔的内表面与线的外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5-1.5mm。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携纱器的携脱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携纱步骤和脱纱步骤;
该携纱步骤包括:将线打结,形成一环形扣,将该环形扣置于进线口,然后将线朝背离安装端的方向提拉,使线经线道进入到携纱孔内;
该脱纱步骤包括:使线朝背离安装端的方向延伸,推动环形扣进入到线道内,并经进线口脱离携纱头,在脱离携纱头的过程中,使线保持朝背离安装端的方向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857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