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3706.4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0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乔明;袁柳;王钊;刘文良;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40;H01L29/10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敖欢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 半导体器件 | ||
1.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P型衬底(10)、位于P型衬底(10)上方的N型阱区(4)、位于N型阱区(4)左侧表面的P型体区(3),第一N+接触区(1)和第一P+接触区(2)相邻并均位于P型体区(3)表面,另一处第一N+接触区(1)位于N型阱区(4)右侧表面,栅氧化层(16)位于P型体区(3)和N型阱区(4)上方,多晶硅栅(14)位于栅氧化层(16)上方,第一氧化层(13)位于N型阱区(4)表面,第一N+接触区(1)、第一P+接触区(2)通过源极金属(11)短接,漏极金属(12)与位于N型阱区(4)右侧表面的第一N+接触区(1)相连,第一型掺杂区(5)位于N型阱区(4)表面、栅氧化层(16)的下方,源极金属(11)与栅氧化层(16)直接相连。
2.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P型衬底(10)、位于P型衬底(10)上方的N型阱区(4)、位于N型阱区(4)左侧表面的P型体区(3),第一N+接触区(1)和第一P+接触区(2)相邻并均位于P型体区(3)表面,另一处第一N+接触区(1)位于N型阱区(4)右侧表面,栅氧化层(16)位于P型体区(3)和N型阱区(4)上方,多晶硅栅(14)位于栅氧化层(16)上方,第一氧化层(13)位于N型阱区(4)表面,第一N+接触区(1)、第一P+接触区(2)通过源极金属(11)短接,漏极金属(12)与位于N型阱区(4)右侧表面的第一N+接触区(1)相连,第一型掺杂区(5)位于N型阱区(4)表面、栅氧化层(16)的下方,所述第一型掺杂区(5)为多次能量和剂量不同的离子注入形成;第一型掺杂区(5)的右侧注入P型阱区(7),并在P型阱区(7)内部注入第一P+接触区(2);位于P型体区(3)内的第一N+接触区(1)和第一P+接触区(2),与位于P型阱区(7)内的第一P+接触区(2)通过源极金属(11)短接。
3.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P型衬底(10)、位于P型衬底(10)上方的N型阱区(4)、位于N型阱区(4)左侧表面的P型体区(3),第一N+接触区(1)和第一P+接触区(2)相邻并均位于P型体区(3)表面,另一处第一N+接触区(1)位于N型阱区(4)右侧表面,栅氧化层(16)位于P型体区(3)和N型阱区(4)上方,多晶硅栅(14)位于栅氧化层(16)上方,第一氧化层(13)位于N型阱区(4)表面,第一N+接触区(1)、第一P+接触区(2)通过源极金属(11)短接,漏极金属(12)与位于N型阱区(4)右侧表面的第一N+接触区(1)相连,第一型掺杂区(5)位于N型阱区(4)表面、栅氧化层(16)的下方;多晶硅场板(15)位于P型体区(3)和第一氧化层13之间的栅氧化层(16)上方;多晶硅场板(15)通过源极金属(11),与第一N+接触区(1)和第一P+接触区(2)短接;第一型掺杂区(5)包括两次注入的分离的第一型掺杂区(5),分离的第一型掺杂区(5)中间注入第二型掺杂区(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两次注入的第一型掺杂区(5)和第二型掺杂区(6)的上方,注入另一个第一型掺杂区(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370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驻坡辅助功能的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外呼通信方法及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