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的支原体鉴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4325.8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5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周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轩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6 | 分类号: | C12Q1/686;C12Q1/689;C12Q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原体 鉴定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支原体鉴定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取细胞培养液上清室温下离心;将上清转移到新的离心管中;室温下离心分钟,弃去上清;将上述离心管在100℃温度下煮沸;取离心管中的液体放入到新的试管中作为模板;在模版中加入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各、2XPCRmix和ddH2O,形成PCR体系;将PCR体系在94℃的温度下培养10min;依次在94℃的温度下培养10min,在55℃的温度下培养30s,在72℃的温度下培养30s,34个循环后,在72℃的温度下培养60s;取培养后的PCR体系样本检测结果。本发明避开了使用荧光定量PCR,使普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也能进行支原体的高灵敏性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支原体鉴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的支原体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小为0.1~0.3微米。在细胞培养试验中支原体污染广泛存在,但是由于支原体体积小,生长缓慢,故很难被察觉出来。目前个实验室中鉴定支原体污染的方法主要有染色法、颜色反应法、以及荧光定量PCR法。染色法与颜色反应法灵敏度较低,荧光定量PCR较为昂贵因此,对于广大中小实验室并不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支原体鉴定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的支原体鉴定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细胞培养液上清2毫升,室温下500g离心5分钟;
步骤2、另取一只新的离心管,将步骤1离心后所得上清转移到新的离心管中;
步骤3、室温下12000g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
步骤4、将上述离心管在100℃温度下煮沸15分钟;
步骤5、取离心管中的液体2μl放入到新的试管中作为模板;
步骤6、在模版中加入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各0.5μl、2X PCR mix10μl和ddH2O 10μl,形成PCR体系;
步骤7、将PCR体系在94℃的温度下培养10min;
步骤8、依次在94℃的温度下培养10min,在55℃的温度下培养30s,在72℃的温度下培养30s;
步骤9、按照步骤8培养34个循环后,在72℃的温度下培养60s;
步骤10、取1ul培养后的PCR体系样本液体使用Qubit4.0检测扩增结果。
优选的,所述上游引物为5'-TGC ACC ATC TGT CAC TCT GTT AAC CTC-3'。
优选的,所述下游引物为5'-GGGAGCAAA CAG GAT TAGATA CCCT-3'。
优选的,所述步骤1-步骤10须在II级生物安全柜内操作,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避开了使用荧光定量PCR,使普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也能进行支原体的高灵敏性检测,具有更广泛的普及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新的支原体鉴定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细胞培养液上清2毫升,室温下500g离心5分钟;
步骤2、另取一只新的离心管,将步骤1离心后所得上清转移到新的离心管中;
步骤3、室温下12000g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轩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轩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43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