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铲式双摇杆机械抓手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8689.3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4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赵起祥;魏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5/00 | 分类号: | B25J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郝雅洁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铲式双 摇杆 机械 抓手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铲式双摇杆机械抓手机构,包括直线运动机构、两组连杆组件、与两组连杆组件对应连接的两根手指、以及固定设置于两根手指之间的支撑板;手指呈折弯形,其指根位置设有铰点一、指中位置设有铰点二;支撑板上沿直线驱动机构的移动方向间隔设有两组铰点:铰点三和铰点四,铰点三和铰点四分别对称设置于支撑板的两侧;每组连杆组件包括推动杆、短杆一和短杆二;推动杆两端分别与直线驱动机构、短杆一转动副连接,短杆一两端分别与铰点一、铰点三转动副连接,短杆二两端分别与铰点二、铰点四转动副连接,本发明通过双摇杆机构的变形运用实现手指剪刀式开合运动,增大了抓取角度的范围,适用于多种形状物体的抓取和搬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铲式双摇杆机械抓手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开合式机械手夹爪,通常设计为固定的开合角度,可以抓固定大小和质量较小的物体,即往往只能进行轻负荷运行,通用性不强。且由于机械爪张角小,导致抓取过程不牢固。此外,为适应工业化生产实现抓取、翻转、移动等功能,运动机构复杂不可靠,容易出现故障且造价昂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铲式双摇杆机械抓手机构,解决现有机械爪张角固定、通用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铲式双摇杆机械抓手机构,包括直线运动机构、两组连杆组件、与所述两组连杆组件对应连接的两根手指、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两根手指之间的支撑板;所述手指呈折弯形,其指根位置设有铰点一、指中位置设有铰点二;所述支撑板上沿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移动方向间隔设有两组铰点:铰点三和铰点四,铰点三和铰点四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每组所述连杆组件包括推动杆、短杆一和短杆二;所述推动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短杆一转动副连接,所述短杆一两端分别与所述铰点一、所述铰点三转动副连接,所述短杆二两端分别与所述铰点二、所述铰点四转动副连接,即两组连杆组件分别将两根手指与所述支撑板连接形成双摇杆机构,由所述直线运动机构驱动实现两根手指的剪刀式开合运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
所述短杆一包括位于两端的端部铰点和位于中部的中部铰点,所述中部铰点用于与所述推动杆的端部连接,且所述中部铰点靠近用于与所述铰点三连接的端部铰点。
所述短杆二包括分别位于两端的端部铰点,且用于与所述铰点二连接的端部铰点间隔设有两个。
所述直线运动机构的结构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前端设有两个铰接点,分别与两组连杆组件中的所述推动杆连接,所述连接套滑动连接于一直线导轨上,所述直线导轨固连于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直线驱动机构,其输出端与所述连接套连接,驱动所述连接套沿所述直线导轨运动。
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手指的指尖方向一端设有铲部,所述铲部用于支撑、铲取物体。
两根手指朝彼此相邻的内侧折弯;每根手指在指尖位置连接有可拆卸式的指端结构。
所述指端结构内侧形成内凹弧面或者内凹折弯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整体运动机构的结构简单,通过双摇杆机构的变形运用,实现手指剪刀式开合运动,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夹取的角度范围,能实现多种规则或不规则及不同尺寸物体的抓取和搬运。
本发明适用于抓取物体功能。符合仿生构造,下部有支撑便于铲取物品,手指可开合的角度范围大,抓取牢固。可以通过对现有搬运机构进行改装,实现不同角度抓握,整体实现成本较低,具有通用性。
本发明直线驱动机构可以实现不同推拉距离控制,可靠性、安全系数高,便于维护。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86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