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无取向电工钢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4998.1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9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邹桂明;何泽;李涛;刘金刚;陈曙光;廖智;宣文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瑞致电工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7/00 | 分类号: | C23F17/00;C21D1/26;C21D3/04;C21D9/52;C21D1/18;C23G1/19;C25F1/02;B23K31/02;H02K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李晓 |
地址: | 6104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取向 电工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无取向电工钢的制备方法,属于电工钢技术领域,具体步骤包括:开卷→焊接→清洗→连续退火脱碳→冷却→涂层→绝缘涂层干燥→绝缘涂层烧结→空冷→表面质量检查→分卷包装。本发明使产品的铁损为3.08w/kg,磁感为1.711T,达到了高效无取向电工钢的产品要求,并通过稳定生产,其铁损稳定在3.1w/kg,磁感稳定在1.71T,完全能达到产品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工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效无取向电工钢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无取向硅钢主要用于生产各种旋转电机铁心,是一种重要的节能金属功能材料。无取向硅钢根据合金元素含量分为高、中、低牌号,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主要用于制造家用中小电机或发电机的铁心,大型工业电机和发电机的铁心主要选择高牌号硅钢。但随着全球制造业高效节能、绿色生产的发展步伐,高效节能已成为电机行业发展的共识,特别是压缩机行业,高效电机因为工作效率更高、耗电量更低,从节能减排和电机的轻量化来看,对电机高效化、小型化和高性能要求越来越严格,长期来看,随着电机行业的发展,高端中小电机行业在选择无取向硅钢牌号时逐渐由中、低牌号切换为高牌号。
但是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铁损虽然低,磁感也低,对于高效高牌号硅钢来说,制造难点在于其对低铁损、高磁感的相互矛盾。对无取向硅钢而言,降低铁损和提高机械性能的手段往往会损害磁感,而高效压缩机对电机能效和体积的苛刻需求,又必须在保证铁损和机械性能的基础上提高磁感,甚至要求铁损、机械性能和磁感同时提高。因此解决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铁损和磁感的矛盾对于高效电机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现有的50PW470原料,其原料中的化学成分:C≤0.0050,Si≥1.50,Mn≥0.20,P≤0.010,S≤0.004,Als0.20~0.35,N≤0.0030,≤0.0020,目前主要通过常化、喷丸、酸洗、可逆轧机冷轧后进行退火、涂层处理,但在常化退火后,由于应力释放,使板型质量较差,使后期酸洗时容易造成多次挂裂、跑偏,不仅为后续轧制带来困难,且使后期酸洗后出现红锈等缺陷,使产品质量难以达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无取向电工钢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无取向电工钢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包括:开卷→焊接→清洗→连续退火脱碳→冷却→涂层→绝缘涂层干燥→绝缘涂层烧结→空冷→表面质量检查→分卷包装。
进一步的,带钢在开卷时需剪去带头超厚及锈蚀损伤部分,并使带钢处于对中位置。
进一步的,带钢在焊接前剪去带尾超厚及锈蚀损伤部分。
进一步的,带钢在焊接过程中的焊接电流为6500-7000A,焊接速度为7m/min,焊接压力为0.23N/mm2,焊接过程的回火压力为0.23N/mm2,焊接过程中的碾压压力0.3N/mm2。
进一步的,带钢的清洗为碱喷淋→碱刷洗→电解→水刷洗→新水喷淋→烘干。
进一步的,带钢的碱刷洗频率为20~30次/分钟,且带钢的电解中的刷洗频率为40~50次/分钟,带钢的电解电流为1200A。
进一步的,带钢的连续退火脱碳中NOF1~4段将带钢加热到≤650℃,并使带钢进入到RTF段后将带钢加热到800-850℃以上。
进一步的,带钢的连续退火脱碳中退火炉1-7段将带钢加热到890℃,退火炉8-9段将带钢加热到920℃,退火炉13-15段使带钢自然冷却。
进一步的,带钢在连续退火脱碳后需进行RJC冷却和水淬冷却。
进一步的,通过RJC冷却使带钢冷却至550℃,带钢在冷却后通过水淬降温至10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瑞致电工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瑞致电工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49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od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数据传输电路和存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