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α-氧化铝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乙烯环氧化用银催化剂及乙烯氧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8760.6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4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任冬梅;代武军;李金兵;汤之强;李巍;李旻旭;王淑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1/04 | 分类号: | B01J21/04;B01J23/68;B01J35/10;B01J37/00;B01J37/02;B01J37/08;C07D301/10;C07D30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铝 载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乙烯 氧化 催化剂 | ||
1.一种α-氧化铝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三水氧化铝与氟化物矿化剂充分混合,得到第一固体混合物;
S2.将第一固体混合物焙烧制成α-Al2O3;
S3.将步骤S2得到的α-Al2O3与假一水氧化铝、纤维素类有机化合物、可燃尽润滑材料、含硅化合物和含锆化合物混合,得到第二固体混合物;
S4.向第二固体混合物中加入去离子水进行捏合、挤条成型,得到成型体;
S5.将所述成型体进行干燥和焙烧,得到所述α-氧化铝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α-氧化铝载体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三水氧化铝的粒度为5-100μm;所述三水氧化铝的用量为第一固体混合物总重量的90%-99.5%;
所述氟化物矿化剂选自氟化氢、氟化铵、氟化铝、氟化镁和冰晶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氟化物矿化剂的用量为第一固体混合物总重量的0.5%-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α-氧化铝载体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α-Al2O3的用量为第二固体混合物总重量的70%-90%,优选为75%-85%;
所述假一水氧化铝的粒度小于100μm;所述假一水氧化铝的用量为第二固体混合物总重量的3%-20%,优选为3.5%-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α-氧化铝载体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纤维素类有机化合物选自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甲基纤维素;
纤维素类有机化合物的用量为第二固体混合物总重量的0.4%-8%,优选为0.5%-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α-氧化铝载体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可燃尽润滑材料为石油焦、碳粉、石墨和凡士林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可燃尽润滑材料的用量为第二固体混合物总重量的5%-20%,优选为7%-15%;
所述含硅化合物为硅酸盐或氧化硅,含硅化合物的用量为第二固体混合物总重量的0.2%-1%,优选为0.3%-0.9%;
所述含锆化合物选自锆的硫酸盐、硝酸盐、碳酸盐及氧化物,含锆化合物的用量为第二固体混合物总重量的0.3%-1.5%,优选为0.4%-1.2%。
6.采用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α-氧化铝载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α-氧化铝载体,其中,所述α-氧化铝载体的α-Al2O3含量为90wt%以上;所述α-氧化铝载体的压碎强度为50-160N/粒,优选为60-130N/粒;α-氧化铝载体的比表面积为0.7-1.9m2/g,优选为0.9-1.8m2/g;α-氧化铝载体的孔容为0.3-0.55mL/g,优选为0.35-0.5mL/g。
8.一种乙烯环氧化用银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该银催化剂包括以下组分:
a)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α-氧化铝载体;
b)银;
c)碱金属,所述碱金属选自锂、钠、钾、铷和铯中的至少一种;
d)碱土金属,所述碱土金属选自钙、镁、锶和钡中的至少一种;
e)铼助剂、及其共助剂,所述铼助剂选自高铼酸、高铼酸铯和高铼酸铵中的至少一种,共助剂选自钨酸、钨酸铯、钼酸、钼酸铵和硫酸铈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乙烯环氧化用银催化剂,其中,以银催化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银的含量为5-37%,优选为8-32%;碱金属的含量为5-3000ppm,优选为10-2000ppm;碱土金属的含量为500-20000ppm,优选为1500-15000ppm;铼助剂的含量以铼金属计为10-1000ppm,优选为100-800ppm;共助剂的含量以共助剂中的金属计为5-200ppm,优选为20-150ppm。
10.一种乙烯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乙烯在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银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乙烯环氧化反应,得到环氧乙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876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