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沥青混凝土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3369.5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64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郑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新立基沥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6/26 | 分类号: | C04B26/26;B29B7/00;B29B7/12;B29B7/22;B29B7/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107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混凝土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混凝土制备工艺,其制备工艺的步骤由制备设备配合完成,该沥青混凝土制备工艺,通过设置分料筒、加热球、导流棒、导流孔、圆环形搅拌筒、电机和弧形铲料块,在对沥青和混合料进行混合时,一方面能够通过分料筒内的加热球对熔融沥青进行有效保温,使熔融沥青混合时的温度不会发生变化,保证了预期的混合效果,另一方面分料筒内的熔融沥青能够通过导流棒和导流孔分批次匀速加入圆环形搅拌筒的内部,而且在弧形铲料块的作用下,能够使底层的混合料进入上层与沥青进行混合,提高了混合效率,同时通过设置进料管和绞龙页,能够使混合料匀速加入圆环形搅拌筒的内部,保障了沥青与混合料的充分混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混凝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沥青混凝土按所用结合料不同,可分为石油沥青的和煤沥青的两大类;有些国家或地区亦有采用或掺用天然沥青拌制的。按所用集料品种不同,可分为碎石的、砾石的、砂质的、矿渣的数类,以碎石采用最为普遍。
沥青混凝土在制备的过程中,采用搅拌机将砂石、砂浆和液态沥青进行混合搅拌,但是在实际制备时,加热后的液态沥青在进入搅拌机的过程中,液态沥青的热量会有所损耗,导致液态沥青与砂石和砂浆混合的充分程度达不到预期,进而影响沥青混凝土的质量,而且液态沥青在加入时,都是进行直接大量投放,大量的液态沥青会堆积在一起后,需要在搅拌结构的搅拌下再分散至砂石与砂浆中,从而影响砂石和砂浆与沥青的混合效率,而且现有的沥青混凝土铺设在路面时,由于交通工具轮胎的长期摩擦以及路面长期遭受交通工具的压力,容易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磨损、变形和老化等情况。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沥青混凝土制备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沥青混凝土制备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沥青混凝土制备工艺,沥青混凝土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S1、原料的准备:将砂石和砂浆按照预定设置的比例分别进行称重并干燥存放;将废弃塑料进行清洗和烘干,再通过粉碎机将废弃塑料研磨成粉状颗粒,并将一定量的粉状塑料放入处理箱的内部通过无害伽马辐射剂量发生器进行处理;将液态沥青通过加热炉加热至熔融状态;
S2、原料的注入:将按照一定比例称重好的砂石和砂浆通过进料管投放进圆环形搅拌筒的内部;通过粉料输送泵将粉状塑料通过进料管投放进圆环形搅拌筒的内部;将加热后的熔融液态沥青输入分料筒的内部;
S3、混合料的搅拌:通过电机带动两个弧形铲料块对圆环形搅拌筒内的混合料进行搅拌,同时分料筒内的熔融沥青通过导流孔和导流棒分批次与砂石和砂浆的混合料进行混合;
S4、混合原料的保温:通过加热箱内的加热组件对圆环形搅拌筒内壁的导热板进行加热;
S5、沥青混凝土的出料;
上述沥青混凝土制备工艺的步骤由制备设备配合完成,其中:
所述制备设备的内顶壁分别设置有进料管和两个分料筒,制备设备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粉料输送泵和处理箱,粉料输送泵的进料端和出料端分别延伸至处理箱和进料管的内部,处理箱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无害伽马辐射剂量发生器,分料筒的内部通过连接杆固定安装有加热球,加热球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导流棒,分料筒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与导流棒相对应的导流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新立基沥青有限公司,未经漳州新立基沥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33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