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旧电缆自动化回收装置的等效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6340.2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73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昕;黄兆;刘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晓东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电缆 自动化 回收 装置 等效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旧电缆自动化回收装置的等效试验方法,包括,根据高压旧电缆自身的特性及现场回收场景,在Solidworks软件中初步设计其整体的三维模型;建立高压旧电缆自动化回收装置系统的等效模型,分析其工作原理及在不同回收场景下的运行工况;基于所述工作原理及运行工况,构建所述等效模型与所述高压旧电缆自动化回收装置正常工作时的应力对应关系;利用所述等效模型进行现场电缆回收试验,得出伺服电机转速与电缆回收速度和牵引力之间的对应关系。本发明能够通过等效试验方法快速锁定该回收装置系统的失效指标及性能指标,为在不同的回收场景采用不同的电缆回收速度提供有利的安全施工指导,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收装置等效试验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旧电缆自动化回收装置的等效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110kV及以上高压电缆逐渐成为城市电力电网建设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力工程上对电缆进行敷设,敷设方法通常有三种,为人力敷设、机械敷设及人力和机械混合敷设。由于高压电力电缆有大截面、长距离及质量重等特点,故一般都采用人力和机械混合敷设方法。当电缆使用年限过长,电缆会产生绝缘劣化、应力破坏等故障,威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供电可靠性降低。故需要将旧电缆回收,便于加工处理之后重新利用。电缆回收与电缆敷设存在着对称关系,故电缆回收技术也可采用电缆敷设相同的技术。本文针对110kV及以上高压旧电缆,自主研发了一套高压旧电缆自动化回收装置。电缆回收速度可在装置中进行在线调整,回收方法由粗放方式转为精准控制。
考虑回收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试验。但是由于电缆自身的特性及施工现场的复杂性,并且短时间内很难完成试验,达到试验目的,故等效试验方法是最佳选择,等效试验方法不仅可使回收试验大幅度地简化,还可模拟各种回收场景的运行工况,确保回收装置的自身可靠性。在不同的领域中,等效试验方法一直是研究和运行人员关注的重点。
当前对等效试验方法的研究领域大致分布在: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及油气深水开发方面。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等效试验方法在电网领域中的运用越来越多,相对应的装置也被广泛地运用在庞大的电力系统生产实践中,提高了电网的运行可靠性。油气的开发从浅海走向深水,而深水开发是一项很难开展的项目工程,且深水中很难进行模型试验,采用等效试验方法可以快速解决这个难题,达到预期的试验效果。目前,将等效试验方法应用在高压旧电缆自动化回收装置的研究还尚未发现。因此,发明一种高压旧电缆自动化回收装置等效模型及试验方法是具有重大意义,为机械化自动回收高压电缆奠定基础。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旧电缆自动化回收装置的等效试验方法,能够解决当前回收装置进行回收时的自身可靠性及效率成本难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根据高压旧电缆自身的特性及现场回收场景,在Solidworks软件中初步设计其整体的三维模型;建立高压旧电缆自动化回收装置系统的等效模型,分析其工作原理及在不同回收场景下的运行工况;基于所述工作原理及运行工况,构建所述等效模型与所述高压旧电缆自动化回收装置正常工作时的应力对应关系;利用所述等效模型进行现场电缆回收试验,得出伺服电机转速与电缆回收速度和牵引力之间的对应关系。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高压旧电缆自动化回收装置的等效试验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高压旧电缆自身的特性包括,质量重、造价高、截面大及距离长;所述现场回收场景包括,常见的阶段场景、简单场景和复杂场景,所述常见的阶段场景包括,水平直线、斜坡及水平转弯,所述简单场景包括,直线、直线+斜坡;所述复杂场景包括,直线+转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大学,未经上海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63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防灭火用喷淋头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智能炒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