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洞口的预制叠合板双向底筋智能化布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6394.9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60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贾璐;吕憬;志清;曾思智;黄磊;秦嵩;王雪飞;颜悦;罗晓东;王晨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赣州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袁红梅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洞口 预制 叠合 双向 智能化 布设 方法 | ||
1.一种多洞口的预制叠合板双向底筋智能化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中已经布置有洞口的预制叠合板混凝土模型,同时得到该模型的ID;
步骤二:获取步骤一中叠合板表面的基本参数;
步骤三:筛选得到叠合板下表面的四条外边,将下表面的边按其长度进行从小到大排序,并进行两两分组;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已分组完成的叠合板长边方向两边的起点和终点相连,得到短向钢筋的初始定位线,并且将初始定位线向两边方向延长,再将延长后的短向钢筋初始定位线根据偏移长度列表进行偏移,得到短向钢筋定位线;同理,得到长向钢筋定位线;
步骤五:根据步骤二获取叠合板混凝土模型洞口半径与圆心数据;
步骤六:根据步骤四和步骤五获取的长向钢筋定位线和洞口数据,判断洞口是否与长向钢筋定位线相交,若两者相交,将洞口圆心分别沿着短向钢筋定位线所在的两个方向偏移对应洞口半径+10的距离,得到长向钢筋定位线的两个顶点;再获取与长边方向相交的洞口所在的短边方向的顶点,交点,以及圆心到长边顶点的距离;同理,得到与短向钢筋相交的洞口所在的长边方向顶点、交点与圆心,以及圆心到短边顶点的距离;
步骤七:根据步骤六中短向钢筋定位线与洞口交点的断线,取短向钢筋洞口断线的中点,判断断线中点到一侧顶点的距离是否大于对应圆心洞口的半径,若断线中点到一侧顶点的距离大于对应圆心洞口的半径,获取短向钢筋与洞口的交点更近的一侧点位,否则获取短向钢筋与洞口的交点更远的一侧点位,由此判断规则得到短向钢筋弯绕点位,同理得到长向钢筋弯绕点位;
步骤八:由步骤一到步骤七所获取的钢筋定位线,输入钢筋的基本参数,生成钢筋的实体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赣州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未经南昌大学;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赣州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639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