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大线型分段总组精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8197.0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1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王自成;杨宏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73/10 | 分类号: | B63B73/10;B63B73/60;G01C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孙金金;周涛 |
地址: | 20012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线型 分段 精度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大线型分段总组精度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架设全站仪对分段进行定位,先对分段进行二维定位,定位结束后对总段进行三维测量,通过电脑三维分析测量数据,将测量的数值与理论参考值比较,超过标准值时,对分段进行调整,充分利用测量全站仪结合三维分析软件来实现大线型分段总组精度控制。全站仪操作简便,测量精度高,可通过其对分段的全宽及甲板水平和外板线型进行现场测量,采集后结合三维理论数据匹配后,从而判断总段全宽及线型的变化情况,避免定位不准确的发生,节约分段总组搭载定位时间及后续线型不良等问题的二次修整工作减少劳动力,节约建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舶大线型分段总组精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船舶建造过程中,特别是大线型分段的总段,控制点多,结构复杂,目前船舶企业采用的大多数是通过卷尺对中纵测量来确认大线型分段全宽的变化,对外板线型控制较少甚至于基本没有控制。对甲板水平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对边口进行测量,中间位置只能用肉眼进行观察,误差较大。又由于总段放置于现场,长期经受自然天气的影响以及早晚温差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人为读数误差,最终造成测量误差,现场测量人员是无法察觉的,总段精度不可控,便不能实现精准定位及后续的控制。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大线型分段总组精度控制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总段焊接前精度不能准确检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大线型分段总组精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总段总组定位前,在地上沿底部分段长度方向开设中心线,在中心线的两端贴反射片;
步骤二、总段定位,在总段的肋板与内底板交点处、外板与肋板交点处粘贴反射片,在总段上能够测量到中心线两端反射片的位置架设全站仪,按照从艉到艏的顺序对反射片进行测量,计算总段的全宽及水平数据;
步骤三、定位结束后,选取总段的四个角点中的任意一个角点,在该角点架设全站仪,在该角点相连的两条边上选取若干个构件交点作为控制点并粘贴反射片,对控制点的坐标进行测量,测量完成后,选取两个基准点架设转站靶,并测量转站靶的坐标;
步骤四、将全站仪移动至总段与步骤三中角点对角线相对的另一角点,在该角点架设全站仪,并测量转站靶的坐标,在该角点相连的两条边上选取若干个构件的交点作为控制点并粘贴反射片,并对控制点的坐标进行测量;
步骤五、选取另外两个基准点架设转站靶,并测量转站靶的坐标,将全站仪移动至总段上能测量到大线型分段的位置,在大线型分段的上舵孔、下舵孔的位置粘贴反射片,通过全站仪测量上舵孔、下舵孔及中心线的端点坐标;
步骤六、通过转站靶的坐标,将步骤三与步骤四中测量得到的控制点坐标转换至同一坐标系;
步骤七、计算控制点、上舵孔、下舵孔、中心线的端点坐标的测量值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中,若中心线在绘制的过程中存在障碍物的遮挡,则绘制辅助中心线,辅助中心线与所述中心线平行且与中心线的距离为确定值。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心线为船舵的安装基准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五中,所述大线型分段为艏分段或艉分段。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七中,通过计算各个点坐标的X,Y,Z值,若所有计算值与理论值的差值在±5mm范围内,正常焊接,若任意一个计算值与理论值的差值在±5mm范围外,对总段进行调整。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大线型分段总组精度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全站仪测量二维加三维精度控制可以避免大线型分段重复定位及后续的搭载错位,更加方便快捷,降低施成本及劳动力的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81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