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铝合金的电化学表面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9708.0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3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罗云;王忠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沛轩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G1/22 | 分类号: | C23G1/22;C23G1/12;C25F3/04 |
代理公司: | 重庆憨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61 | 代理人: | 杨静 |
地址: | 402565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铝合金 电化学 表面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铝合金的电化学表面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设置一处理池,于处理池中加入处理液,并加热至40‑45℃;将需处理的工件经过初洗液进行清洗之后再用清水进行二次清洗,取出晾干之后放入处理池中浸泡1‑3mi n;取出经过处理液浸泡的工件,用清水洗净之后放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80‑100℃,时间为40‑100s;电铸槽内设置有电极板,所述电极板设置于工件需要处理面一侧,且与负极电连接,启动电源,处理时长1‑3mi n;取出工件放入清水中冲洗;其中,工件与正极连接,所述电极板与负极连接;所述被处理工件上具有至少两个加工面;所述电极板上具有分别与两个加工面平行设置的贴合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表面处理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应用于铝合金的电化学表面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笔记本电脑外壳需要一定的刚度要求,通常采用铝合金通过冲压或其他成型方式加工而成;
其表面需要再次加工用以形成不同的表面效果,其加工方式通常采用酸或碱对其表面进行蚀刻,由于铝合金面板中的铝极易在空气中氧化形成氧化膜,在蚀刻工艺进行时,极易形成气泡造成外观缺陷,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
以及,在成型过程中工件会产生诸多表面瑕疵,通常的处理方式为通过人工进行打磨;
人工打磨首先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成本,再者也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因打磨造成的报废率较高;
并且,打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铝粉尘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危害,同时打磨车间内含铝粉尘聚集,如遇静电极易发生尘爆,具有极高的安全隐患;
急需对铝合金零部件的表面缺陷处理工艺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铝合金的电化学表面处理工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铝合金的电化学表面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处理:
设置一处理池,于处理池中加入处理液,并加热至40-45℃;
将需处理的工件经过初洗液进行清洗之后再用清水进行二次清洗,取出晾干之后放入处理池中浸泡1-3min;
取出经过处理液浸泡的工件,用清水洗净之后放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80-100℃,时间为40-100s;
表面处理:
电铸液配置,按工艺比例于电铸槽内配置好电铸液;
工艺参数调整,按工艺要求将输入电流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进行调整。
将经过预处理的工件浸入电铸液中,且与正极电连接;
电铸槽内设置有电极板,所述电极板设置于工件需要处理面一侧,且与负极电连接,启动电源,处理时长1-3min;
取出工件放入清水中冲洗;
其中,工件与正极连接,所述电极板与负极连接;
所述被处理工件上具有至少两个加工面;
所述电极板上具有分别与两个加工面平行设置的贴合面。
进一步限定,表面处理为工件表面伤痕处理或表面成型处理。
进一步限定,所述处理液中溶剂为水,其中包含各组分分别为:
硝酸45g/L;
盐酸25g/L;
双氧水45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沛轩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沛轩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97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