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留机导管表面划痕检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60795.1 | 申请日: | 2021-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5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姚勇;王静;李建洪;卫思雯;王珂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9/08 | 分类号: | G01N19/08;G01B7/26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杨涛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学习 导管 表面 划痕 检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留机导管表面划痕检查装置,包括管体、在管体内部滑动的驱动圆环和在管体外壁滑动的传动框,驱动圆环上设有第一检测装置,传动框上设有第二检测装置,第一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套管、第二检测杆、第二检测针、第一弹簧和第一感应组件,第一套管固定连接在驱动圆环的外壁,第一弹簧固定连接在第一套管的内壁,第一弹簧远离第一套管的一端与第二检测杆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的设计,使驱动圆环上的感应机构能够检测到管道内壁里的划痕,而驱动圆环通过磁铁带动的第二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到管道的外壁上的划痕,从而实现了管体的内外壁检测,使对导管的检测更加全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划痕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留机导管表面划痕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导管在使用时会经常接触到其他较锋利的物件,因此导管表面很有可能会被其他物件划痕,不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的话,会影响到导管的使用,因此导管在使用前需要进行表面划痕检查。
目前大多数导管划痕检测靠人工肉眼进行检测,检测结果非常不稳定,容易出现没看到的情况,且大多划痕检测装置只能对管道的内壁进行检测,无法对管道的外壁进行检测,从而导致管道划痕检测不全面,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留机导管表面划痕检查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留机导管表面划痕检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留机导管表面划痕检查装置,包括管体、在管体内部滑动的驱动圆环和在管体外壁滑动的传动框,所述驱动圆环上设有第一检测装置,所述传动框上设有第二检测装置;
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套管、第二检测杆、第二检测针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套管固定连接在驱动圆环的外壁,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在第一套管的内壁,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第一套管的一端与第二检测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检测针固定连接在第二检测杆远离第一弹簧的一端,且所述第二检测针紧贴管体的内壁,所述第一套管内设有第一感应组件。
优选地,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框、第一检测杆、第一检测针和第一弹簧杆,所述检测框固定连接在传动框的顶端外壁,所述第一弹簧杆顶端固定连接在传动框的顶端内壁,所述第一检测杆固定连接在第一弹簧杆远离传动框的一端,所述第一检测针固定连接在第一检测杆远离第一弹簧杆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检测针延伸至传动框外部紧贴着管体外壁,所述传动框内设有传动组件,所述检测框内部设有第二感应组件。
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直齿条、圆齿轮和第二直齿条,所述第一直齿条固定连接在第一检测杆的侧壁,所述圆齿轮活动设置在传动框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直齿条通过圆齿轮传动连接着第二直齿条,所述第二直齿条表面与传动框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感应组件包括第一主感应片、第二弹簧杆、第一副感应片、第三弹簧杆和第二副感应片,所述第一主感应片固定连接在第二直齿条的顶端,所述第二弹簧杆固定连接在检测框的底端,所述第二弹簧杆远离检测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主感应片上,所述第三弹簧杆固定连接在检测框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副感应片固定连接在第三弹簧杆远离检测框的一端,所述第二副感应片固定连接在检测框的顶端内壁。
优选地,所述第二感应组件包括第一主感应片、第二弹簧杆、第一副感应片、第三弹簧杆和第二副感应片,所述第一主感应片固定连接在第二直齿条的顶端,所述第二弹簧杆两端分别于第一主感应片底端表面和检测框的底端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杆固定连接在检测框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副感应片固定连接在第三弹簧杆远离检测框的一端,所述第二副感应片固定连接在检测框的顶端内壁。
优选地,所述传动框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传动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紧贴管体外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芜湖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07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