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列车全自动驾驶疏散系统及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64523.9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70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妃;黄建宇;徐晓燕;苗刚;余锦军;徐志军;景顺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7/20 | 分类号: | B61L27/20;B61L27/4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擎科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49 | 代理人: | 韩赛 |
地址: | 2111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列车 全自动 驾驶 疏散 系统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列车全自动驾驶疏散系统设计,通过对信号系统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ATS)、联锁及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和轨旁控制器的软硬件及接口设计,借助基于LTE的车地无线通信及紧急解锁装置,在全自动驾驶列车发生乘客疏散请求时,既可以实现紧急情况下的立即确认疏散,也能实现不需要实施疏散的“拒绝”,而且在实施疏散时,可以自动建立防护区域,切实保障乘客疏散的安全;只有调度员采用安全指令取消“报警区域触发”,远程缓解紧急制动后,列车才能重新移动,双重确认保证了在轨行区的人身安全;处理过程简单、可用性强,只需要中心进行操作即可完成;避免乘客误操作或者恐慌引起的疏散请求,提高运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具体设计一种列车全自动驾驶疏散系统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地铁线路运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或者突发事件。乘客会由于焦急或者恐慌等原因,转动列车车门一侧的紧急解锁装置,希望打开车门,离开列车。在GoA2(Grade of Automation 2)即常规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下,驾驶室内有司机,可以现场处理乘客的应急请求。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快速的发展,全自动驾驶系统由于其独特的优点,为广大城市所接受。在GoA4(Grade of Automation 4)即全自动驾驶下,列车上无司机以及值守人员,所以需要通过系统设计以及调度中心人员的联动处理,解决乘客的疏散请求,现有的系统设计有如下几种:
1、系统设计成“立即允许”,那么只要列车停稳后,乘客就可以手动打开车门,这种方式带来的缺点是,无论乘客恶意操作或者没有涉及到乘客生命安全的列车区间迫停,都会导致线路进入无序疏散,极大影响运营效率;
2、系统设计成“1分钟(可配置)允许”,那么在出现火灾或者爆炸事件时,会导致车门无法立即打开,涉及乘客的生命安全;
3、中央调度员手动封锁区间,人工下达指令使后方列车立即停车,以保护进入到轨行区的乘客。该方式由于需要人工参与,增加操作时间,使轨行区乘客的安全得不到立即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列车全自动驾驶疏散系统设计。通过对信号系统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ATS)、联锁及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的软硬件及接口设计,借助基于LTE的车地无线通信及紧急解锁装置,在全自动驾驶列车发生乘客疏散请求时,既可以实现紧急情况下的立即确认疏散,也能实现不需要实施疏散的“拒绝”,而且在实施疏散时,可以自动建立防护区域,切实保障乘客疏散的安全。
本发明实现方法如下:
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列车全自动驾驶疏散系统,包括紧急解锁装置、列车自动防护系统、控制中心调度员工作站和轨旁控制器;
所述紧急解锁装置包括“初始位”和“请求位”,其配置包括:自动转换开关被转动至“请求位”时,向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发送请求信号;接收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发送的解锁信号并根据该信号解锁车门;
所述列车自动防护系统配置包括:检测列车运行及车门开关状态;检测接收紧急解锁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根据请求信号向控制中心调度员工作站发送疏散请求;接收控制中心调度员工作站发送的确认疏散指令,并根据该指令控制列车紧急制动,并在检测到列车停稳后,解锁车门;检测到车门打开时,向轨旁控制器发送疏散进行中信号;
所述控制中心调度员工作站配置包括:接收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发送的疏散请求;向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发送确认疏散指令;
所述轨旁控制器配置包括:接收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发送的疏散进行中信号,并根据该信号建立疏散防护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轨旁控制器配置还包括:向控制中心调度员工作站反馈疏散保护区域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45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