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程间隙测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5023.7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0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叶晓通;黄晶;黄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众为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16 | 分类号: | G01B21/16;G01B1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谢岳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艺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程 间隙 测量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程间隙测量装置,用于对减速机的回程间隙进行检测,减速机包括输入轴、机体以及输出轴,回程间隙测量装置包括:第一夹紧机构,用于固定机体;第二夹紧机构,设于第一夹紧机构的一侧,用于固定输入轴;摆动机构,设于第一夹紧机构的一侧,套设于输出轴上,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分别带动输出轴往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测量机构,包括第一安装件和角度测量装置,角度测量装置安装于第一安装件上,包括本体和旋转轴,旋转轴与摆动机构连接,并与输出轴同轴设置,本体用于根据旋转轴的转动角度输出结果。本发明的回程间隙测量装置能够简单快速的对回程间隙值进行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速机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程间隙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减速机是一种重要的传动元件,通常连接于电机和应用负载之间,它是通过齿轮之间的配合实现传动,具有高刚性、高精度、高传动效率、高扭矩等优点。其中回程间隙是衡量减速机的一种重要性能参数,测量时,将输入端固定,输入端往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输出端承受±2%的扭矩时,此时输出端有一个微小的角位移,此角位移就是回程间隙,也称“背隙”。
相关技术中,对减速机的回程间隙进行检测时,首先锁紧行星减速机壳体及输入轴,通过推拉力计对输出轴加载外力,使输出轴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然后通过千分表测量输出轴的偏移量再经过三角函数关系计算出大概的回程间隙值,测量过程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回程间隙测量装置,能够较简易快速的得到减速机的回程间隙值。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回程间隙测量装置,用于对减速机的回程间隙进行检测,所述减速机包括输入轴、机体以及输出轴,所述回程间隙测量装置包括:第一夹紧机构,用于固定所述机体;第二夹紧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夹紧机构的一侧,用于固定所述输入轴;摆动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夹紧机构的一侧,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分别带动所述输出轴往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测量机构,包括第一安装件和角度测量装置,所述角度测量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件上,包括本体和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摆动机构连接,并与所述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本体用于根据所述旋转轴的转动角度输出结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回程间隙测量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分别固定机体和输入轴,并通过摆动机构套设于输出轴上,且角度测量装置的旋转轴与摆动机构连接,并与输出轴同轴设置,从而在外力作用下摆动机构能够带动输出轴和旋转轴分别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从而角度测量装置的本体能够根据自身的旋转轴的转动角度进行输出结果,得到减速机的回程间隙,测量简单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包括第一夹紧件、第二夹紧件、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相对设置,所述减速机位于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之间,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紧件往所述第一夹紧件的方向运动以夹紧所述机体,或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紧件远离所述第一夹紧件以松开所述机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夹紧机构还包括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夹紧件,所述第二夹紧件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导向件的另一端穿设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夹紧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导向件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包括第一贯通部和第二贯通部,所述第一贯通部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贯通部的孔径,所述第一夹紧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导向件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紧件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贯通部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向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众为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众为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50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