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芦苇吸管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66412.1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35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刘秋均;张顺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B27K9/00 | 分类号: | B27K9/00;B27M1/08;B27M3/2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赵群伟 |
地址: | 646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芦苇 吸管 制造 方法 | ||
1.一种芦苇吸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直径符合吸管标准且两结节间长度至少达到吸管标准长度一半的芦苇杆(7)选出;
2)将芦苇杆(7)两结节之间的部分切下,保证芦苇杆(7)和叶皮(8)一同切开,叶皮(8)包裹在芦苇杆(7)外形成内外两层管;
3)采用去絮装置将叶皮(8)的一端多切除一部分以露出内层的芦苇杆(7);
4)采用去絮装置将芦苇杆(7)内的苇絮进行清除;
5)利用清洗液对芦苇杆(7)进行清洗;
6)高温盐水消毒或高温蒸汽吹入消毒后晒干即可;
所述去絮装置包括夹持单元、旋进去絮单元和气流单元,步骤3)中去絮装置对芦苇杆(7)进行去絮的具体步骤为:首先夹持单元将芦苇杆(7)进行夹持,然后旋进去絮单元自转并伸入到芦苇杆(7)内进行去絮,最后气流单元将芦苇杆(7)内部残留的苇絮吹出;
所述夹持单元包括上盖板(1)和下盖板(2),所述上盖板(1)和所述下盖板(2)相对的一侧设有圆弧部且二者能相对运动以对芦苇杆(7)进行夹持,所述旋进去絮单元包括去絮棒(3)和驱动机构,所述去絮棒(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柔性的毛刷(4)且所述毛刷(4)的直径大于芦苇杆(7)的内径,所述去絮棒(3)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以驱动其自转的电机(5),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去絮棒(3)相连用以驱动所述毛刷(4)插入或退出芦苇杆(7)内;所述气流单元包括喷嘴(6)和与所述喷嘴(6)相连的供气设备,所述喷嘴(6)设置在所述上盖板(1)背离所述去絮棒(3)的一端且其与芦苇杆(7)同轴;
所述下盖板(2)背离所述去絮棒(3)的一端设有用于切削叶皮(8)的刀头(13),所述去絮棒(3)呈圆台状且其较小的一端朝向芦苇杆(7),所述去絮棒(3)较大的一端与芦苇杆(7)的内径过盈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芦苇吸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叶皮(8)背离芦苇杆(7)的一端缠绕有包裹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芦苇吸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层为食品级胶带或纸管。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芦苇吸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圆弧部相对的一侧固设有柔性垫。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芦苇吸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絮棒(3)采用食品级硅胶制成且其朝向所述上盖板(1)的一端设有导向斜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芦苇吸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14),所述机架(14)上沿芦苇杆(7)的轴向滑动连接有安装座(9),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安装座(9)相连用以驱动其滑动,所述去絮棒(3)的数量为多个且其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9)上,各所述去絮棒(3)背离所述毛刷(4)的一端套设有带轮(10)且各所述带轮(10)通过皮带(11)传动连接,所述电机(5)与其中任一所述去絮棒(3)背离所述毛刷(4)的一端相连。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芦苇吸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2)的两端分别固设有凸台(12),各所述凸台(12)分别对芦苇杆(7)的端面进行轴向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医科大学,未经西南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641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