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人GSTP1 ARE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细胞株的构建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69980.7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5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陈田;殷庆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85 | 分类号: | C12N15/85;C12N15/65;C12N15/54;C12N5/10;C12Q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静 |
地址: | 20008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gstp1 are 荧光 报告 基因 细胞株 构建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人GSTP1ARE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其包含SEQ ID NO:2中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稳定表达含人GSTP1ARE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细胞株。本发明还涉及评价试剂或产品的皮肤致敏风险的方法以及稳定表达含人GSTP1ARE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细胞株在评价试剂或产品的皮肤致敏风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安全性评价领域,实际上是一种可用于预测识别皮肤致敏物的工程细胞株,具体为一种含人GSTP1 ARE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工程细胞株,可用于预测化妆品原料是否具有皮肤致敏风险。
背景技术
化妆品是人们常用的化学品之一,且种类繁多,如发用类、护肤类、彩妆类、防晒类、祛斑类等。因产品质量问题或使用不当,会引起诸多皮肤不良反应。在化妆品引起的皮肤病中,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占比70-90%。皮肤致敏或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Contact Dermatitis,ACD)是皮肤对外源物质产生的免疫源性皮肤反应,即皮肤重复接触某种物质后机体产生的免疫介导的皮肤反应。人类的这种反应可能以瘙痒、红斑、丘疹、水肿、水疱、融合性水疱为表现特征。化妆品中的过敏原常见于香料香精、防腐剂中,以及抗氧化剂、乳化剂、载体和某些防晒剂等。因此,为了维护化妆品消费者的健康,降低化妆品对皮肤的不良反应,对化妆品原料及产品的皮肤致敏性进行检测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对物质致敏性进行检测的方法包括人体试验、动物实验和体外替代方法。由于人体试验的伦理及成本周期问题,以及动物试验的成本和福利问题,科学家及工业界研究者致力于寻找皮肤致敏体外替代方法。皮肤致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因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在2012年发布了替代试验指南文件,通过将不同的若干体外方法整合,建立基于有害结局通路(Adverse Outcome Pathway,AOP)的皮肤致敏策略。AOP概念用于描述从分子起始事件到系统效应产生过程的一系列事件发生情况。对皮肤致敏过程来说,AOP包括四个关键事件:分子启动事件(KE1)是亲电物质与皮肤蛋白中的亲核中心共价结合,为分子水平的表达,以直接多肽结合试验(Direct Peptide Reactivity Assay,DPRA)为代表(OECD文件号442C);第二个关键事件(KE2)是角质形成细胞的活化,为细胞水平的表达,以角质形成细胞ARE-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ive Element),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荧光素酶检测试验KeratinoSensTM和LuSens为代表(OECD文件号442D);第三个关键事件(KE3)是树突状细胞(DC)的活化,为细胞水平的表达,以人细胞系活化试验(Human Cell Line ActivationTest,h-CLAT)、人组织淋巴瘤细胞激活试验(U937 Skin Sensitization Test,U-SENSTM)和白细胞介素-8报告基因测定试验(IL-8Luc)为代表(OECD文件号442E);第四个关键事件(KE4)是T细胞活化和增殖,为组织器官层次的系统性表达,以小鼠局部淋巴结试验(LocalLymph Node Assay,LLNA)为代表(OECD文件号42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99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