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校园安全风险智能防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81061.1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2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卢庆;余林岚;史伟奇;刘绪崇;卢君;陈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警察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63/02 | 分类号: | B62D63/02;B62D63/04 |
代理公司: | 湖南企企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57 | 代理人: | 孙云浩 |
地址: | 410138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校园 安全 风险 智能 装置 |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校园安全风险智能防控装置,包括移动座,移动座的底部设置数个移动轮,移动座下部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环护板,环护板的外部曲面设有数个碗托,碗托的开口均背离环护板,环护板上对应碗托开设有第一通孔,碗托上同样开设第一通孔,碗托内分别设有摆球,摆球均固定连接线绳的一端,线绳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一通孔,环护板的内部曲面设有与线绳对应的线轮。本发明用以识别校区内人员身份并做出相应的针对措施,最大限度维护校园安全,同时也能够用来驱逐或捆绑意外闯入校区的危险性动物,减少安保人员直接与不能识别的人员或动物的直接接触,极大降低安保人员与校外人员的搏斗或动物抓捕中的负伤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校园防控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校园安全风险智能防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人巡逻、值守等设备已经应用于一些领域中,而校园安全也是一直被重点关注的问题,校园暴恐事件也时有发生,而目前的无人巡逻设备更多偏向于检测类,能够针对突发事件做出防护性措施的少之又少,而校区的安保人员配备的也是防暴叉、盾牌、巡逻棍等器物,偏于正面对抗,缺乏出其不意的止暴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校园安全风险智能防控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校园安全风险智能防控装置,包括移动座,移动座的底部设置数个移动轮,移动座下部设置有能够转动的环护板,环护板的外部曲面设有数个碗托,碗托的开口均背离环护板,环护板上对应碗托开设有第一通孔,碗托上同样开设第一通孔,碗托内分别设有摆球,摆球均固定连接线绳的一端,线绳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一通孔,环护板的内部曲面设有与线绳对应的线轮,线绳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线轮固定连接,移动座内设有转动环,线轮的外周均与转动环的外圈接触,移动座内还设有与转动环接触的第一转轮,第一转轮能够通过转动环带动所有的线轮转动,移动座内设有与环护板的内部曲面接触的第二转轮,移动座的下部开设数个弧形透槽,弧形透槽均位于环护板和移动轮之间,弧形透槽内分别活动安装弧形托板,弧形托板的截面为开口朝上的U型结构且弧形托板的外部弧面为波浪形结构,每个波浪形结构的波谷内设置能够单向摆动的第一拨杆,第一拨杆的下方均设有与之交错的第二拨杆,每个第一拨杆和对应的第二拨杆通过连接索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校园安全风险智能防控装置,所述的波谷的一侧均开设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转动安装棘轮,第一拨杆的一端与棘轮固定连接,棘轮的一侧设有与之啮合的棘爪,波谷的另一侧均开设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第一拨杆的另一端均位于对应的第二凹槽内,第二拨杆的一端均位于对应的第三凹槽内,第三凹槽均位于第二凹槽下方。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校园安全风险智能防控装置,所述的第一凹槽与棘轮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扭簧,扭簧具有使第一拨杆向上摆动的趋势,弧形托板底部开设条形槽,条形槽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的下端,第一伸缩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活动杆,第一凹槽分别通过竖槽连通条形槽,活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数个竖杆的下端,竖杆与条形槽一一对应,竖杆分别从对应的竖槽内穿过,棘爪转动安装于竖杆的顶部,竖杆上设有基于棘爪的限位杆。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校园安全风险智能防控装置,所述的环护板的内部曲面和转动环的外部曲面均开设一圈齿槽,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均为齿轮。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校园安全风险智能防控装置,所述的弧形托板分别与移动座通过第二伸缩杆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校园安全风险智能防控装置,所述的摆球的外周覆盖一层胶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警察学院,未经湖南警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10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