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化炉用渣水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81725.4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0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满飞;杨波;张超;徐胜强;王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明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2 | 分类号: | B01D36/02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罗文曌;孙园园 |
地址: | 250204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化 炉用渣 水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化炉用渣水分离方法,属于煤气化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提高气化炉渣水分离效果,同时降低设备及维护成本技术方案为:该方法具体如下:S1、气化炉渣锁斗收渣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开始排渣,同时打开气化炉渣锁斗的冲洗水管进行大流量冲洗;S2、气化炉渣锁斗排出的渣水通过进料筒并经防撞帽流入一级渣水分离结构内;S3、经一级渣水分离结构分离的黑水进入渣水分离槽内,经一级渣水分离结构分离的渣经螺旋输送机输送至二级渣水分离结构内再次进行渣水分离,分离后含水量合格的渣经过皮带输送至堆场;S4、经二级渣水分离结构分离后的灰水进入渣水分离槽,渣水分离槽内安装有远传液位计,根据液位自动启停水泵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气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气化炉用渣水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型煤化工得到极大发展,各种干粉、水煤浆炉型先后推出,但所有炉型自气化炉出来的高温炉渣都要经过水激冷再集中排渣,瞬时排渣水量大,且水激冷后形成的渣水混合物不易分离,黑水的腐蚀及灰渣的磨损都较强。随着环保形势的不断升级,要求渣水分离后水含量要达到环保要求。
在煤化工领域无论是粉煤气化还是水煤浆气化,煤与氧反应后剩余的高温炉渣大约都是用渣锁斗收集半小时左右下一次渣,为保证下渣彻底在排渣的同时还用大流量冲洗水冲洗,导致瞬时渣水量较大。现在在煤气化领域得到推广应用的都是刮板式捞渣机,但刮板捞渣机运转部件多、刮板链条磨损快、易返料效率低及结构复杂易出故障,成为各煤化工企业故障率最高的大型运转设备。同时传统捞渣机首先在下料渣池内沉降捞渣后通过平衡管排至副渣池,这就导致捞渣机的体积需同时装下所有的渣水,因此体积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气化炉用渣水分离方法,来解决如何提高气化炉渣水分离效果,同时降低设备及维护成本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气化炉用渣水分离方法,该方法步骤具体如下:
S1、气化炉渣锁斗收渣时间达到预设时间时,开始排渣,同时打开气化炉渣锁斗的冲洗水管进行大流量冲洗;
S2、气化炉渣锁斗排出的渣水通过进料筒并经防撞帽流入一级渣水分离结构内;
S3、经一级渣水分离结构分离的黑水进入渣水分离槽内,经一级渣水分离结构分离的渣经螺旋输送机输送至二级渣水分离结构内再次进行渣水分离,分离后含水量合格的渣经过皮带输送至堆场;
S4、经二级渣水分离结构分离后的灰水进入渣水分离槽,渣水分离槽内安装有远传液位计,根据液位自动启停水泵运行,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筒下端设置有防溅罩,防溅罩呈倒漏斗形,倒漏斗形防溅罩位于一级分离格栅网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渣水分离结构是由至少四面一级分离格栅网组成的漏斗状结构;漏斗状一级渣水分离结构的底部设置有U型槽,U型槽内设置有螺旋输送机的螺旋体,螺旋体用于输送一级分离格栅网收集的粗渣;
一级分离格栅网远离U型槽的一侧设置有振达电机,振达电机位于一级分离格栅网的下侧面,预防渣堆积不落。
作为优选,所述防撞帽呈人字形,人字形防撞帽与一级分离格栅网之间设置有至少四个弹簧支撑组件,弹簧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弹簧和弹簧套筒,弹簧套筒套接在支撑弹簧外侧,支撑弹簧一端固定在防撞帽上,支撑弹簧另一端固定在一级分离格栅网上。
更优地,所述U型槽内侧壁设置有耐磨衬里层,耐磨衬里层采用耐磨合金材料或喷涂陶瓷耐磨材料制成的耐磨层;
或,
所述U型槽是由格栅网层以及设置在格栅网层外侧的黑水收集槽做成的槽型结构,黑水收集槽与渣水分离槽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明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明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17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工地用升降式高空喷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单晶叶片的制造工艺及其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