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铸棒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3823.1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5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孙云杰;杨法华;易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奋杰有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02 | 分类号: | C22C1/02;C22C21/02;B22D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科知维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70 | 代理人: | 杜依民 |
地址: | 22573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生产工艺 | ||
1.一种铝合金铸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取样、配料:收集原材料入厂,对原材料进行分选或破碎预处理,把预处理后的原材料进行统计并入库,最后按质量百分比称取各组分原料后备用;具体原料包括如下组分:铝、硅、铁、镁、锰、铜、锌和铅,其中,所述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硅:10.5-12.3%,铁:1-1.30%,镁:0.2-0.35%,锰:0.4-0.55%,铜:0.7-1.2%,锌:0.4-0.55%,铅:0-0.20%,余量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S2:上炉投料、熔化:从步骤S1出库的配料中抽出硅以及铜后把其余的材料投入铸造炉中,所述铸造炉在投料前先检测炉体是否正常,确定将炉膛内的灰渣清理干净,然后再点火烘炉,将炉内温度升至600-700℃并保温2-5小时后方可投料,待炉内铝液升温至650-750℃分批加入,同时进行搅拌,直到搅拌成糊状开始升温至750±20℃并保持,根据炉内灰量适时加入打渣剂,进行扒灰操作;确保铝屑和压块浸泡熔化以降低烧损;
S3:下炉熔硅、熔铜、调整:对步骤S2中抽离出来的硅以及铜放入糊状的铝液中,然后对加料熔化后的铝液进行预分析,先将熔化的铝液在炉内搅拌均匀,然后取样冷却,利用光谱仪进行检验,输出成分检验单进而输出预分析单,检测结果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进行调整;对合金化后并经过耙渣的铝液再进行取样检测,输出检测单,根据各组分的配比再计算出经过合金化后缺少的金属的种类和数量并添加入炉并迅速搅拌;
S4:除渣精炼:首先按照炉内铝液的0.3%的比例加入精炼剂,然后控制精炼和变质温度控制在735-745℃搅拌铝液3-5分钟并静置3-5分钟使铝渣分离,然后进行耙渣直至目视铝液表面无明显浮渣;
S5:除气:利用除气装置配合自来水除气,先将水管接通进水管、水位限位管和排水管,从而完成降温箱内的注水和排水工作,以及通过水位限位管保证降温箱内水位不会过高的情况,同时应保证净化箱内的活性炭充足;
S6:炉前检测:先取样检测,根据炉前检测结果,用电脑配料计算相应重量的中间合金及纯金属或调整材料加入炉内,中间合金及纯金属投炉后,迅速用搅拌耙搅拌使其快速熔化,减少烧损;待铝液搅拌均匀后再取样检验,逐步进行调整直到成分和针孔合格;成分合格后取样冷却,对冷却后的铝样利用拉伸试验机进行机械性能检测;炉前检测每炉一次;
S7:静置:静置时间控制在针孔合格后10分钟;
S8:浇铸:浇铸前先安插过滤网,过滤网要平放封严,然后控制炉内温度在725-735℃,控制浇铸时间为5-6秒每棒,然后对铸造完成的铝棒进行刮脸,刮去表面氧化皮;
S9:炉后检测、锯棒:检查产品质量,确保满足要求,并根据实际需求把浇铸后的棒料锯成所需要的长度;
S10:码棒包装和检斤入库:利用外部设备将铝棒码成垛,称重入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铸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耙渣后的渣料均运输到回转炉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铸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气步骤除气装置包括需使用相应的水管接通进水管、水位限位管和排水管,降温箱以及净化过滤箱,从而完成降温箱内的注水和排水工作,以及通过水位限位管保证降温箱内水位不会过高的情况,同时应保证净化箱内的活性炭充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铸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气步骤除气装置还设有通过电控箱、升降机、压板以及真空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奋杰有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奋杰有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382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