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疏/亲水型互贯网络树脂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92485.8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45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伟;贾彩敬;刘月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9/28 | 分类号: | C08J9/28;C08L25/02;C08L33/14;C13K13/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孙建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亲水型互贯 网络 树脂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疏/亲水型互贯网络树脂对木糖母液精制脱色的方法,所述疏/亲水型互贯网络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油相混合物加入水相中制备大孔树脂;(2)将制备的大孔树脂溶胀后,投入到聚乙烯醇溶液中,反应后,水洗,提取致孔剂,干燥得双疏水型互贯网络树脂;(3)向步骤(2)制备的互贯网络树脂中加入盐酸三甲胺溶液进行胺化反应,淋洗后,水洗至中性即得疏/亲水型互贯网络树脂。本发明制备的疏/亲水型互贯网络树脂的吸附性能稳定,对木糖母液的脱色率可达97%以上,选择性强,还原糖的保留率在99%以上,操作简单、效果好、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疏/亲水型互贯网络树脂及其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功能性糖,具有低热量、能提供营养、促进改善生理机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以功能性糖醇,功能性膳食纤维和功能性低聚糖为主要代表。功能性糖醇中,木糖醇是最具代表性的物质,工业上一般由木糖经催化加氢后制得。用于生产还原木糖的生物质包括秸秆类农林废弃物、核壳类农林废弃物、农林茎块类物等,其中以秸秆类农林废弃物占比最大。
农林废弃物经稀酸水解或酶解获得木糖水解液,再经过精制、浓缩和结晶制取木糖,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剩余的深棕色粘稠液体即木糖母液。若按质量分数计,木糖母液中木糖含40%~52%、阿拉伯糖含25%~32%、葡萄糖含10%~18%、半乳糖含10%~16%和杂质含3%~7%。由于木糖母液中含有大量还原单糖且色泽较深,使所含木糖无法结晶或色谱分离回收,仅能以结晶木糖10%的价格出售给焦糖色素企业,大大降低了木糖生产的经济效益。鉴于此,有效去除木糖母液中的色源物,充分回收母液中的还原单糖组分,提高木糖生产效益,是功能糖产业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木糖母液中的色素可用活性炭吸附、膜分离、离子交换树脂等方法去除。
活性炭是高度芳构化的碳质材料,具有发达的内部孔隙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有效、有选择性的消除水解液中的抑制剂,具有安全无毒、高吸附性等特点,对下游工段糖液的浓缩不会产生影响,是国内外制糖生产领域中重要的脱色剂。CN107893132A公开了一种木糖的生产方法及装置,以玉米芯、甘蔗渣等木质纤维为原料经酸水解得到木糖水解液,经活性炭脱色后,再通过色谱和纳滤膜进行水解液的二次除杂脱色。然而,所述工艺较为繁琐,水解液经活性炭脱色后,还需通过纳滤膜进行二次精制。
以孔径筛分机制为基础的膜分离是糖液脱色精制的新应用,在驱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作用下部分物质透过膜层、部分物质被截留,实现组分回收或料液提浓。该技术在脱色过程中避免了消耗酸或活性炭,在浓缩过程中避免了蒸发浓缩过程的大量相变能。CN111440903A公开了一种利用玉米芯生产木糖产品的工艺及系统,预处理的木糖水解液经过连续色谱分离和反渗透浓缩处理后,送入纳滤膜设备进行脱色除胶处理,得到的糖液透光率为65%~75%。所述方法及其所用装置虽可有效脱酸,但是工序较多,操作繁琐,且不能较好地除去色素及分离糖组分。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球状聚合物,具表面上带有一定可交换的功能基团;当其表面与溶液接触时,由于表面能的作用,使溶质聚集到固液表面上产生吸附作用;具有稳定的机械强度、离子交换与吸附双重作用、再生性能良好等优势,是制糖领域精制脱色的主流方法。离子交换树脂孔径合适,又具有适当的功能基,与糖液中的色素既可通过化学吸附又可通过物理吸附(如疏水作用、π-π堆积作用等),从而将有色物质除去。同时离子交换树脂还能吸附其它的杂质(如盐类物质、有机酸等),使脱色后糖液的纯度提高。
CN 103614435 A公开了一种从甘蔗渣制备低聚木糖的方法,酶解处理得到粗木聚糖溶液,通过活性炭柱与阴阳离子交换柱串联的脱色脱盐系统,得到纯化的糖溶液。然而,所述方法需串联活性炭柱,存在固废处理问题,且未研究脱盐脱色中糖分损失的问题,也未给出再生树脂的性能衰减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24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门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立铣刀刃口半径高效测量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