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晶片和硅晶片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2562.X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5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藤濑淳;小野敏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高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02 | 分类号: | H01L2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桂霞;梅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片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硅晶片,所述硅晶片即使在表面形成有半导体器件后进行薄膜化时也具有高的断裂强度。本发明的硅晶片的特征在于:在表面检测到的14nm以上的尺寸的亮点缺陷的个数为0.12个/cm2以下。从表面到相当于芯片厚度的深度位置的区域所包含的BMD的个数为3×108个/cm3以上且1×1010个/cm3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硅晶片和硅晶片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半导体器件的基板,广泛使用硅晶片。硅晶片是通过对利用提拉(Czochralski、CZ)法、悬浮区熔(Floating Zone、FZ)法等培育(生长)的单晶硅锭施行切片处理、平坦化处理、倒角处理、蚀刻处理、双面抛光处理、精抛光处理等来制造的(晶片制造工序)。
半导体器件是通过对以上述方式制造的硅晶片施行成膜处理、曝光/显影处理、蚀刻处理、杂质扩散处理而在硅晶片的表面形成LSI (前工序),再施行切割处理、薄膜化处理、安装处理、接合处理、模塑处理等(后工序)而形成的(器件形成工序)。
然而,近年来随着半导体器件的微细化的进行,最终的芯片的厚度薄型化至50
以往,由于滑移位错从硅晶片的正反面的微小瑕疵扩展到本体中而使硅晶片的强度下降,因此提出了各种用于提高硅晶片的强度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述方法:通过对包含氧浓度为20×1017atoms/cm3以下的体微缺陷(BMD:Bulk Micro Defect,微小缺陷)的层的硅晶片施行形成1×1010atoms/cm3以上的20nm以下的尺寸的氧沉淀核的处理,来制造滑移强度高的硅晶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409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对于在表面形成有半导体器件后薄膜化至50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表面形成有半导体器件后进行薄膜化时也具有高的断裂强度的硅晶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如下。
[1] 硅晶片,其是适合在表面形成有半导体器件后薄膜化至50
在表面检测到的14nm以上的尺寸的亮点缺陷的个数为0.12个/cm2以下。
[2] 上述[1]所述的硅晶片,其中,从表面到相当于上述芯片厚度的深度位置的区域所包含的BMD的密度为3×108个/cm3以上且1×1010个/cm3以下。
[3] 上述[1]或[2]所述的硅晶片,该硅晶片在表面具有DZ层。
[4] 硅晶片的制造方法,其是适合在表面形成有半导体器件后薄膜化至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高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胜高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25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2-甲酰基喹啉羧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医药用途
- 下一篇:激光雷达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