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电解电容器芯包引线的刺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97497.X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7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马树锋;沙雪飞;陈佳锋;葛小伟;张洪兵;钱鹏;丁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9/008 | 分类号: | H01G9/008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王巍巍 |
地址: | 22636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电解电容器 引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电解电容器芯包引线的刺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铝电解电容器芯包上的正极引线全部焊接融合形成正极连接线;(2)将铝电解电容器芯包上的负极引线全部焊接融合形成负极连接线;(3)将华司分别与正极连接线和负极连接线配合,分别从正极连接线和负极连接线向华司进行刺孔。本发明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操作方便;采用本发明的引线刺孔方法刺孔时,使得多对引线能够共同形成一个大的翻花整体,可以有效防止引线刺孔时形成的翻花的掉落,从而避免因翻花掉落给电容器带来的失效风险;采用本发明的刺孔方法,可以有效减小电容使用中、后期引线‑铆钉铆接接触电阻的变化,适用于长寿命或大纹波应用要求的铝电解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电解电容器芯包引线的刺孔方法;本发明的铝电解电容器芯包引线的刺孔方法适用于多对引线芯包的刺孔。
背景技术
铝电解电容器的生产制造工艺流程包括:分切-铆卷-浸渍-装配-老化测试五个环节,其中装配工序又由刺铆-束腰封口-套管三个环节组成,刺铆是指引线的刺孔和盖板与引线的铆接,可以说铆接质量是决定电容内部芯包和端子盖板连接的重要因素。目前主流的盖板与引线的铆接方式以冷压焊接为主,其次还有激光焊接和超声焊接等。铝的冷压焊是指室温下借助压力使铝与铝金属产生塑性变形而实现固态焊接的方法。引线刺孔和华司给料是同步进行的,引线刺穿圆孔的同时会在华司的内圈形成翻花,通过冷压焊接的方式使得盖板的铆钉进行膨胀变形,从而完成铆接过程。刺孔时引线在华司内圈形成的翻花,会使冷压焊接时铆钉与华司的接触更加紧凑,接触电阻更小。但是,刺孔过程中华司的内圈又会对刺出的引线翻花形成一个剪切力,这种剪切力会使翻花在形成过程中发生偶发性的掉落,目前对于单对引线和多对引线会采用不同内径的华司配合,对于双对引线或多对引线刺孔时,这种华司的剪切力会作用于最外层引线翻花边缘从而导致翻花掉落,甚至可能因翻花未完全掉落而后在芯包翻转时掉落在芯包上部,引起引线或芯包上边缘打火击穿,使电容存在失效的隐患。
冷压焊接具有易于操作与维修、工艺过程简单易掌握、焊接质量稳定等特点,但同时电解电容通电过程中是一个自我氧化修复的过程,随着使用时间的变化,电解液中氧化性物质会进入冷压焊接的缝隙中形成氧化铝,从而引起引线-盖板铆钉铆接接触电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盖板侧的引线变化不明显,但对于芯包侧的引线往往变化较大,这与芯包侧的引线、华司接触电解液有关。引线-盖板铆钉铆接接触电阻在电解电容使用中、后期会产生明显的变化,不利于长寿命及大纹波环境的应用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1)多对引线结构的铝电解电容器芯包在引线刺孔时形成的翻花会发生偶发性掉落,且掉落的翻花容易引起引线及芯包上边缘铝箔打火击穿,电容存在失效隐患的问题;(2)铝电解电容器应用到中、后期引线-盖板铆钉铆接接触电阻变大,不利于长寿命及大纹波环境应用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电解电容器芯包引线的刺孔方法,通过本发明的刺孔方法解决了上述问题,(1)引线刺孔时翻花因华司剪切力而掉落的问题,从而解决了因偶发性的翻花掉落而造成的电容器失效隐患;(2)解决了使用过程中因引线条的氧化导致的引线-盖板铆钉铆接接触电阻变大影响长寿命及大纹波应用的要求。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铝电解电容器芯包引线的刺孔方法,所述铝电解电容器的芯包上具有至少两根正极引线和至少两根负极引线,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所述铝电解电容器芯包上的正极引线全部焊接融合形成正极连接线;(2)将所述铝电解电容器芯包上的负极引线全部焊接融合形成负极连接线;(3)将华司分别与所述正极连接线和所述负极连接线配合,分别从所述正极连接线和所述负极连接线向所述华司进行刺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74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结构柱支撑的吊笼装置
- 下一篇: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车辆轨迹推算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