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减速度反馈和减速度差值的制动力分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99663.X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2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付德春;傅直全;宋小毅;任超;李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万安汽车电子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8/172 | 分类号: | B60T8/172;B60T8/1755;B60T8/1761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 33256 | 代理人: | 侯帅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减速 反馈 差值 制动 分配 方法 | ||
1.一种基于减速度反馈和减速度差值的制动力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通过目标减速度计算得到制动所需制动力;
二、目标减速度和实际减速度的差值超过门限值,则进入其他稳定控制;
三、目标减速度位于制动力与制动减速度关系图的线性区域内,则按照设定的原则,分别预设各轴减速度,通过各轴与参考轴的差值,进行制动力分配;
四、计算目标减速度与反馈减速度的差值,若差值小于误差门限值,则分配结束,预设分配的制动力即为最终分配;
五、若步骤四中的差值大于误差门限值,则计算各轴误差因子,选取误差因子最大的轴,增加或者减小相应的制动力;
六、步骤五修正后的制动力分配即为最终制动力分配;
其中步骤一中制动力的获取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目标减速度at0和车辆的实际减速度ar0;
S2.预估整车质量M’;
S3.根据目标减速度计算得到实现目标减速度所需总的制动力F0=M’*at0;
F0=F1+F2+…+Fn (式1)
其中F1为分配到第一车轴的制动力,F2为分配到第二车轴的制动力,以此类推,Fn为分配到第n车轴的制动力;
步骤三中各轴的制动力分配如下:
F1=at1/k1,其中at1为第一车轴的目标减速度,k1为线性区该车轴目标减速度与该车轴分配制动力的比值:
F2=at2/k2,…,Fn=atn/kn (式2)
S4.利用预设的制动力分配原则,各轴同步抱死原则,分配各个车轴的目标减速度;
a1n=(atn-at1)(n=2,3,…n) (式3);
将式2变换后带入式3,
得a1n=Fn*kn-F1*k1(n=2,3,…n) (式4);
S5.计算各轴的制动力Fn;
Fn=(a1n+F1*k1)/kn(n=2,3,…n) (式5),
带入式1,可计算得到
F1=(F0-a12/k2-a13/k3-…-a1n/kn)/(1+k1/k2+…+k1/kn) (式6);
利用Fn=(a1n+F1*k1)/kn,计算得到各轴制动力Fn,完成预设制动力分配;
步骤四中各轴目标减速度与反馈减速度arn的差值定义为Ea=|arn-atn|,如果Ea小于误差门限值,则调整完毕;
步骤五中,当Ea大于误差门限值,则需补偿制动力ΔF=M’*Ea,将F0=M’*at0带入,得ΔF=Ea/at0*F0;
分配ΔF,由于制动力建立过程中,制动力存在偏差,导致各轴制动减速度也存在偏差值,以第一车轴的反馈减速度为基准,得到各车轴与第一车轴的反馈减速度差Er1n=|arn-ar1|,则设计偏差因子δknmax=max(δkn,n=1,2,…,n),选择误差因子最大的轴增加、或者减少制动力ΔF。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减速度反馈和减速度差值的制动力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减速度与反馈减速度差值的绝对值误差门限值为2%,若差值小于2%制动力分配结束,若差值大于2%则进行步骤五中的修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万安汽车电子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万安汽车电子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966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