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违章监测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9912.5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2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斌;孙云雷;高玉圣;李梦飞;冯谨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纳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青岛海纳云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15;G08G1/017;G06K9/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张则武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违章 监测 系统 方法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违章监测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车辆违章监测系统包括用于对道路信息进行移动式采集并在移动的同时生成数据的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数据采集模块所采集并将前方车辆以及车道线的属性进行分类的数据进行处理的数据处理模块;以及用于当车道线以及车辆属性完成后判断车辆是否与实线的车道线重合,在重合后对违章记录进行取证的判断模块。本发明利用车载ADAS对道路上的压线违章行为进行捕捉,可填补因监控设备设置在固定卡口导致的作用范围有限,很难对道路上的所有车辆进行全覆盖式的拍摄,或者会出现难以捕捉到的死角,从而导致交通违章行为被漏抓的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交通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辆违章监测系统及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交通违章抓拍技术主要是基于固定卡口的监控设备,即摄像处于道路上方,位置固定。由于卡口位置是固定的,作用范围有限,很难对道路上的所有车辆进行全覆盖式的拍摄,或者会出现难以捕捉到的死角,从而导致交通违章行为被漏抓。
申请号为CN202011392966.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交通违章检测系统,其通过固定式检测装置和识别服务器来进行判断车辆是否出现压线违章,并将判断结果传输至外部交通系统内,存在卡口位置固定,作用范围小。
申请号为CN201811536053.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重型商用车辆的违章判断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主要是利用当前车辆上摄像头获取当前车辆前方的当前动态图像;并监测当前动态图像中大车禁行车道上是否存在重型商用车辆来判定重型商用车辆违章,并识别重型商用车辆的车辆信息将车辆信息上传至交通监管系统,其虽然利用移动式获取动态图像来解决车辆逆行的违章,但是没有解决车辆与车道的实线重合时如何进行监测。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辆违章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移动式获取当前移动单元的前方动态图像,同时对车辆的种类进行分类并与车道线是否具有重合部分进行判断,实现对违章行为的移动式捕捉,避免了固定卡口的监控盲区,大大地减少了对违章行为的漏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车辆违章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道路信息进行移动式采集并在移动的同时生成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数据采集模块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将车辆以及车道线的属性进行分类;
判断模块,用于在数据处理模块对车辆和车道线的属性分类完成后判断车辆的车身是否与实线的车道线具有重合的部分,在具有重合的部分后对违章记录进行取证。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移动单元,用于在道路上移动,以及与移动单元连接的摄像单元,用于对视野内车辆及车道线的图像采集。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以多标签学习到车辆的不同属性,并对车道线进行检测并判断车道线的种类;
整合单元,用于调整在检测单元检测时的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初步匹配单元,用于将处在实线之上的车辆初步判定为存在违章行驶行为;
过滤去重单元,用于将初步匹配单元的原始违章列表进行互相比对筛选保留得到违章列表;
后匹配单元,用于对所述过滤去重单元生成的违章列表中的违章记录进行再次确认;
上传单元,将经所述后匹配单元确认后的违章记录进行取证,并把记录放到待上传列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纳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青岛海纳云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纳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青岛海纳云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99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