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桨扇涡轮一体式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12709.7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7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宋友富;曾飞;杨杰;甘明瑜;屈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K3/04 | 分类号: | F02K3/04;F02K3/12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罗红枚 |
地址: | 412002 湖南省株***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轮 体式 发动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桨扇涡轮一体式发动机,包括:压气机、桨扇、增速箱、燃烧室、及涡轮,压气机、桨扇、及增速箱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排布,且桨扇通过增速箱带动压气机;燃烧室套设于压气机外,且与压气机连通,涡轮套设于桨扇外,且与燃烧室连通;涡轮的转子沿周向固定装设于桨扇扇叶的叶尖上,涡轮的导向器沿周向连接于桨扇涡轮一体式发动机的外机匣上。本发明桨扇涡轮一体式发动机中,燃烧室布置于压气机的上方,且涡轮整体布置于桨扇的上方,从而大大减小了发动机的轴向距离,从而在满足发动机高推力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了垂直方向的空间,极大地缩短了发动机的轴向距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涡扇发动机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桨扇涡轮一体式发动机。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从结构上可分为压气机、燃烧室及涡轮三大部件,气流在压气机中增压进入燃烧室中燃烧,最后进入涡轮膨胀做功。涡轮在涡轴发动机中不但带动压气机旋转,还要输出机械功;涡轮在涡扇发动机中带动压气机及风扇外,还需在涡轮出口喷出高速气流,从而产生推力。
传统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中,风扇、压气机、燃烧室及涡轮等部件沿轴向依次线性排列。风扇将空气压缩到一定压力后,分别进入内涵道和外涵道。内涵道气体进入压气机,压气机通过叶片高速旋转将空气压缩到更高的压力,具有高压力的空气进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燃烧,形成高温高压气体,从而驱动涡轮快速旋转并做功,带动压气机及风扇;经涡轮膨胀做功后的气体温度和压力降低,与外涵道空气混合后继续膨胀加速,并排出发动机。传统的涡轮风扇发动机由于风扇、压气机、燃烧室及涡轮为线性排列,整个发动机尺寸较大,显得极为笨重,大大增加了发动机的重量,影响发动机推重比,且对军用涡扇发动机的隐身十分不利。
当前燃气涡轮发动机的一大发展趋势,是逐渐向更高功重比、更高的热力循环参数、结构更紧凑的方向发展。目前,对发动机高推力,低油耗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循环参数,如提高压气机压比、提高涡轮前温度和提高涵道比等,但是,受限于材料耐温性能和涡轮冷却水平,想要提高涡轮前温度变得越来越难,材料性能提高远远赶不上涡轮前温度的提高;而涵道比受到涡轮前温度、叶片切线速度等的限制,也无法快速实现;提高压气机压比,对提高发动机推力十分有效,然而提高压比将增多压气机级数,从而使发动机轴向距离增加,将带来结构布局及发动机重量等更多的问题。因此,提升常规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性能将变得越来越难。
首先,在现有技术方案中,涡轮风扇、压气机、燃烧室及涡轮等部件沿轴向依次线性分布,发动机轴向距离较长,垂直方向的空间没有被利用,且涡轮采用常规的设计手段;其次,想要进一步提高发动机性能难度较大,靠增加发动机轴向距离来提高压气机压比将带来更多的问题;提高涡轮前温度来提高发动机性能,将给涡轮叶片的冷却带来更大的挑战,材料使用由于耐温能力也有所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桨扇涡轮一体式发动机,以解决现有的桨扇发动机存在的整个发动机轴向尺寸较大,大大增加了发动机的重量,影响发动机推重比,且对军用涡扇发动机的隐身十分不利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桨扇涡轮一体式发动机,包括:压气机、桨扇、增速箱、燃烧室、及涡轮,压气机、桨扇、及增速箱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排布,且桨扇通过增速箱带动压气机;燃烧室套设于压气机外,且与压气机连通,涡轮套设于桨扇外,且与燃烧室连通;涡轮的转子沿周向固定装设于桨扇扇叶的叶尖上,涡轮的导向器沿周向连接于桨扇涡轮一体式发动机的外机匣上。
进一步地,涡轮包括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一级涡轮和二级涡轮;一级涡轮包括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一级导向器和一级转子,一级导向器的一级导向叶片沿周向连接于外机匣的内壁上,一级转子的一级转子叶片沿周向固定安装于扇叶的叶尖上;二级涡轮包括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二级导向器和二级转子,二级导向器的二级导向叶片沿周向连接于外机匣的内壁上,二级转子的二级转子叶片沿周向固定安装于扇叶的叶尖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27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