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式管道对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14210.X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3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建新 |
主分类号: | B25B27/14 | 分类号: | B25B27/14 |
代理公司: | 唐山科轩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46 | 代理人: | 孔娟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管道 对接 装置 | ||
一种自动式管道对接装置,包括套装在管道上的卡环,卡环通过拉拽机构与驱动机构连接,卡环是由两个弧形板对接而成的半圆形结构,其中央结合处为实现卡环变径的伸缩结构;拉拽机构的自由端与所述卡环的端部连接;所述拉拽机构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两个所述驱动机构分别安装在一固定板上,每个驱动机构与一个拉拽机构连接。这种管道对接装置结构简单,适用于波纹管和光杆等多种管道的对接施工,稳定性强,对接强度大,适用于各种规格的管道,适用面广,操作方便,成本低,对接效率高,对接后同心度高,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施工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式管道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管道施工过程中,两个管道的对接是管道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无论是波纹管还是光管,传统的管道对接是通过人工,先将两个备用管道的对接口对正后,然后在两个管道上分别安装拉紧布袋或绳索,再将两个拉紧布袋或绳索的连接处不停的拧紧,在拧紧过程中,拉紧布袋或绳索带动管道相向运动,实现管道的对接。这种施工方式虽然成本低,但需要施工人员耗费大量的体力进行拉紧,工作强度极大,工作效率低。
随着自动化设备的快速发展,管道对接设备中出现了自动化对接装置,如中国专利“一种波纹管用高效对接装置(ZL2019210115067)”,这种对接装置是将两个半圆形卡圈套设在两个波纹管上,然后中间通过齿轮齿条结构实现电动驱动,致使两个卡圈同时相向运动,实现管道对接。这种对接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一是两个卡圈同时套设在管道上并受力运动,稳定性差,若管道发生轻微滚动,整个对接装置会发生偏移,处于错位拧紧状态,不仅影响对接的精准度,而且会对其中间的悬梁和卡圈产生损坏,影响其使用寿命;二是这种设备只适用于波纹管对接,且齿轮齿条之间的承受力范围较小,适用面小,不适合大管道对接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稳定,能够实现自动化管道对接的装置。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式管道对接装置,包括套装在管道上的卡环,卡环通过拉拽机构与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卡环是由两个弧形板对接而成的半圆形结构,其中央结合处为实现卡环变径的伸缩结构;
所述拉拽机构的自由端与所述卡环的端部连接;所述拉拽机构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
两个所述驱动机构分别安装在一固定板上,每个驱动机构与一个拉拽机构连接。
所述伸缩结构为合页结构。
所述伸缩结构为剪刀式交叉结构。
所述卡环内侧固接有一与其形状相匹配的橡胶圈。
所述拉拽机构和驱动机构为拉链式结构,其中:所述拉拽机构包括拉紧链,拉紧链的一端与所述卡环一端部的固定环连接,拉紧链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中的转辊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转辊、齿轮链条传动组件;转辊和电机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辊的转轴之间通过齿轮链条传动组件连接传动。还包括稳固架;所述稳固架为与所述卡环结构相对应的半圆形结构,其两端分别与一固定板连接。稳固架的端部通过连接件与L形定位板的一边连接,L形定位板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固定板侧面连接固定。
所述拉拽机构和驱动机构为丝杠式结构,其中:所述拉拽机构包括丝杠和滑块,滑块套装在丝杠上,且二者滑动配合;滑块外侧面固定有一连接片,连接片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卡环的端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杠的端部连接传动。还包括端部固定架组;所述端部固定架组包括丝杠固定座和固定架,两个所述丝杠的端部插装于所述丝杠固定座内,并在所述固定座内转动;两丝杠固定座之间设置有一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形状与卡环结构相对应。
卡环套设在一管道上,稳固架套设在另一管道上,两组拉拽机构和驱动机构分别设置在管道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建新,未经杨建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42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