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入口处车辆碰壁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16881.X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1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田顺;张凌霄;王童;武楠;高俊英;李瑾;任飞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16 | 分类号: | G08G1/16;G08G1/042;G08G1/048;G08G1/052;G08G1/123;G08B31/00;G08B7/06;E01F9/608;E01F9/615;E01F15/14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惠文轩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入口处 车辆 碰壁 预警系统 预警 方法 | ||
1.一种隧道入口处车辆碰壁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异常轨迹预警装置(2)、速度计算与触发装置(3)和主动缓冲装置(4);
所述车辆异常轨迹预警装置(2)设置于隧道入口(1)前,所述主动缓冲装置(4)设置于隧道入口(1)处的立墙(5)上,所述速度计算与触发装置(3)设置于车辆异常轨迹预警装置(2)和主动缓冲装置(4)之间;
所述车辆异常轨迹预警装置(2)用于对偏离正常车道车辆的驾驶员做出报警提醒;
所述速度计算与触发装置(3)用于对驶回正常车道的车辆解除报警,或对未驶回正常车道的车辆判断是否启动主动缓冲装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入口处车辆碰壁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异常轨迹预警装置(2)包含压力传感器(201)、报警主控制器和报警组件(202);
所述压力传感器(201)设置在隧道入口(1)前的正常车道外侧5-20厘米处,所述压力传感器(201)的信号输出端与报警主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报警组件(202)设置于压力传感器(201)后方的道路边沿处,所述报警组件(202)的信号输入端与报警主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入口处车辆碰壁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组件(202)包含声音报警器和高亮度警示爆闪灯,所述声音报警器和高亮度警示爆闪灯分别与报警主控制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入口处车辆碰壁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异常轨迹预警装置(2)还包括减速带(203),所述减速带(203)设置于压力传感器(201)后方的正常车道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入口处车辆碰壁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计算与触发装置(3)包含地感线圈组(301)、信息处理器(302)和无线收发器;
所述地感线圈组(301)包含两个前后设置的地感线圈,两个地感线圈埋设于正常车道外侧的路面下,两个地感线圈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信息处理器(302)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信息处理器(302)的第一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无线收发器的信号输入端与电连接;所述信息处理器(302)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与报警主控制器的第二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主动缓冲装置(4)设置于隧道入口(1)处的立墙(5)上,所述主动缓冲装置(4)包含气囊主控器(401)和气囊组(402),所述气囊主控器(401)与无线收发器之间无线连接,所述气囊主控器(401)用于控制气囊组(402)内填充气体引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入口处车辆碰壁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缓冲装置(4)还包括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层(403)和夹心泡沫铝结构层(404),气囊组(402)、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层(403)和夹心泡沫铝结构层(404)由外至内依次设置在所述隧道入口(1)处的立墙(5)上,所述气囊组(402)与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层(403)高强度粘接,所述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层(403)与夹心泡沫铝结构层(404)高强度粘接;所述夹心泡沫铝结构层(404)与隧道入口(1)处的立墙(5)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入口处车辆碰壁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清摄像机(6),所述高清摄像机(6)设置于隧道入口(1)处的立墙(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688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