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松茸菇培养料及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18377.3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7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坤;卓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20 | 分类号: | A01G18/20;A01G18/00;A01G18/5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松茸菇 培养 料及 方法 | ||
1.一种松茸菇培养料,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稻糠63-70,松针(叶)5-17,麦麸8-10,玉米面1_3,豆粉1_2,食盐1,生石灰1_3,磷酸二氢钾1-2,石膏l-2,所述本培养料配方中加入生石灰的目的是调节培养料ra值为6.5-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茸菇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松茸菇培养料,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稻糠63,松针16,麦麸8,玉米面2,豆粉2,食盐1,生石灰2,磷酸二氢钾2,石膏2。
3.一种松茸菇培养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拌料,按上述重量份称取培养料备用,
步骤(2)、装袋、灭菌、接种将步骤(1)拌好的培养料用装袋机或手工装入菌袋中,高压O.15Mpa下灭菌2小时,或常压蒸汽IO(TC下灭菌16小时,待料温降至室温后,无菌接种麦粒菌种或棉籽壳菌种,
步骤(3)、发菌阶段,管理松茸菇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温度为2-22℃,培养料的含水量(重量比)为70%-75%,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85%-90%(重量比);
步骤(4)、出菇阶段,当菌丝长满且覆土后,即逐渐转入生殖生长阶段,覆土后15-20天就可出菇,要求出菇阶段相对湿度重量比为90%-95%,且要加强通风透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松茸菇培养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将稻糠颗粒,将石膏、磷酸二氢钾称出压成面状,与麦麸混在一起,拌匀备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松茸菇培养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将生石灰压成粉,把稻糠和松针平铺在水泥地面上,将玉米面、豆粉、生石灰粉以及石膏、磷酸二氢钾与麦麸的混合物撒在料上翻拌均匀后再平铺在水泥地面上,将食盐用少量水溶解,加入到原料中拌匀,起堆闷料1.5-2小时,在闷料过程中采用层次堆料法翻堆,闷料完毕后,加水调节培养料含水量重量百分含量为70_75%备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松茸菇培养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所述层次堆料法是:拿料堆的层次翻,把料堆上部表面起0-20cm部分的低温层翻到料堆左侧,而后把中间高温区的翻到左侧,然后再把底部0-20cm低温区的翻到左侧,翻完后露出地面,在地面上撒一层薄薄的石灰,然后把高温区的二分之一量的料翻动撒回底层,再把左侧低温区的料翻动撒回中间部位,最后把另二分之一高温区的料散落料堆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松茸菇培养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早秋栽培可选用聚乙烯袋,冬季低温期可选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袋,装料时要保持袋上下松紧一致,装袋高度为4.8-5.2cm,湿重750-850克,中间打供接种和通气的洞穴,然后套上环加棉塞或将袋口扎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松茸菇培养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其中,接种麦粒菌种或棉籽壳菌种采用下列方法:1袋母种可接生产种40袋,接种时,1/3的菌种接入洞穴中,2/3菌种敷于料面;以便于菌种的生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松茸菇培养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中,将菌袋摆在菇床上,上面盖上覆盖物(草帘或麻袋片),播种后的20天之内,将水喷洒在覆盖物上补水,不要使多余的水流入料内,这样对菌丝生长有利;菌丝生长期水分调节菌丝生长阶段前20天不喷水,待菇床上的菌丝量已明显增多,占据了培养料的1/2以上时喷水。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松茸菇培养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中,若采用麻袋片覆盖,只要将其浸透清水,去除多余的水分后再覆盖到菌床上,每天处理1-2次;若采用草帘覆盖,用喷雾的方法保湿;掀开覆盖物时,结合检查覆土层的干湿情况,若覆土层干燥发白,必须适当喷水,使之达到湿润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中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837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