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GIL支柱绝缘子及其界面应力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21976.0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67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高超;周福升;杨芸;黄若栋;熊佳明;王国利;姚聪伟;庞小峰;宋坤宇;王增彬;赵晓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B17/16 | 分类号: | H01B17/16;G01L1/2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gil 支柱 绝缘子 及其 界面 应力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高压电试验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GIL支柱绝缘子,包括环氧绝缘体和金属嵌件,环氧绝缘体开设有嵌件安装腔,金属嵌件的外表面设有高温应变片,金属嵌件安装于嵌件安装腔,高温应变片位于环氧绝缘体与金属嵌件之间。本发明的GIL支柱绝缘子直接、高效和准确获取金属‑环氧界面的检测数据。还公开了一种GIL支柱绝缘子界面应力检测方法,将高温应变片贴设在金属嵌件朝向环氧绝缘体的表面后,再进行环氧绝缘体的浇注,高温应变片能监测浇注过程中环氧绝缘体的环氧‑金属嵌件界面应变变化,在形成实验支柱绝缘子后,再对实验支柱绝缘子进行外施作用力的应变测试实验,实现监测金属‑环氧界面在“浇注成型‑断裂”全过程的应变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压电试验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GIL支柱绝缘子及其界面应力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SF6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GIL)具有输电损耗低、电容负载低、传输能量大、安全可靠性高、无电老化等优点,在国内外电力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支柱绝缘子是GIL设备中重要的部件,主要起到绝缘和机械支撑的作用,运行经验表明支柱绝缘子柱腿断裂是其故障的主要原因。随着电网投入运行的GIL设备增多,支柱绝缘子柱腿断裂引起的事故数量显著增加,因此环氧-金属嵌件界面粘接强度提升技术成为降低支柱绝缘子故障率的研究热点。
环氧-金属嵌件界面是机械强度的薄弱环节,不仅在于理想条件下界面是应力最集中的区域,还有一个原因是在浇注过程环氧材料容易在金属嵌件表面形成应力集中,导致固化不均匀或粘接不牢形成小气隙。因此,提升环氧-金属界面粘接强度不仅需要优化结构设计,还需要改进材料的配方工艺。环氧-金属嵌件界面粘接强度提升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比如改变环氧材料配方和浇注工艺、金属嵌件的氧化处理和滚花工艺、金属嵌件和环氧之间涂敷缓冲材料等。
现有技术主要通过给环氧绝缘体柱腿表面粘贴应变片测量环氧表面应变以及环氧-金属嵌件界面的断裂强度来评价粘接强度提升效果,这种方法有两个缺点:1)不关注浇注过程环氧材料与金属嵌件的相容性,即浇注过程的应变变化;2)测量结果为柱腿表面形变,需要结合仿真建模计算推导得出环氧-金属嵌件界面的形变和应力,计算过程需要假定三支柱绝缘子为材料均匀分布、且环氧-金属嵌件界面为理想界面,会忽略滚花、胶粘等工艺细节,计算结果与实际值有不可忽略的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接、高效和准确获取金属-环氧界面的检测数据的GIL支柱绝缘子。
同时提供一种更全面地获取环氧-金属嵌件的界面应力数据的GIL支柱绝缘子的界面应力检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GIL支柱绝缘子, 包括环氧绝缘体和金属嵌件,所述环氧绝缘体开设有嵌件安装腔,所述金属嵌件的外表面设有高温应变片,所述金属嵌件安装于所述嵌件安装腔,所述高温应变片位于所述环氧绝缘体与所述金属嵌件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环氧绝缘体与所述金属嵌件之间具有应力最集中点,所述高温应变片与所述应力最集中点具有预设距离L,L>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高温应变片包括应变片体和连接线,所述应变片体与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从所述金属嵌件穿出,所述应变片体贴设于所述金属嵌件朝向与所述环氧绝缘体的表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嵌件开设有引线孔,所述金属嵌件背向所述环氧绝缘体的一端开设有嵌件腔,所述嵌件腔的内侧面开设有引线槽,所述连接线置于所述引线槽内,所述连接线依次通过所述引线孔和所述引线槽背向所述环氧绝缘体方向穿出。
一种GIL支柱绝缘子的界面应力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高温应变片粘贴于金属嵌件与环氧绝缘体粘接的粘贴面,根据所需监测位置确定高温应变片在金属嵌件GIL支柱绝缘子界面应力检测方法上的布置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19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