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网运维多源数据的输电线故障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2445.3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4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宋靖;孙可;吴笛;成菲;殷晓辉;罗受佳;曹丽安;王光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君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5 | 代理人: | 赵立军 |
地址: | 310016 浙江省杭州市上***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网 运维多源 数据 输电线 故障 定位 方法 | ||
1.一种基于电网运维多源数据的输电线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故障距离计算模块,用以计算测试点与故障之间的距离;
杆塔档距计算模块,结合现有距离对杆塔档距进行计算;
输电线弧垂度计算模块,结合输电线的弹性系数等参数,计算出输电线的弧垂度;
故障杆塔定位模块,利用PMS计算模块计算出的故障距离,结合输电线长度和杆塔档距,定位至故障杆塔;
包括以下步骤:
①:采用PMS计算规则,结合故障反馈信息,以及测试参数,对故障距离进行计算;
②:杆塔档距计算步骤,通过地球弧度,以及在安装杆塔时记录的地理位置,进行计算,计算规则为东经为正,西经为负,北纬为正,南纬为负,从而建立一个坐标轴,以此来进行计算,得出杆塔之间的档距;
③:输电线弧垂度计算,由于杆塔具备一定的高度,计算其在该高度上的垂落差,利用弧度公式,对其进行计算,可以精准的计算出杆塔之间输电线的长度。
④:故障距离塔间定位,利用计算出的杆塔档距,按照PMS计算规则计算出的故障距离,代入到计算出的杆塔距离中,映射到发生故障的杆塔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网运维多源数据的输电线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计算模块中的核心算法为:一是采用某种优化算法对数据进行模拟,以获取最佳数据;二是采用输出数据与样本数据最小误差值,采用梯度算法进行求解,并与优化算法结合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网运维多源数据的输电线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塔档距计算模块,根据记录得出杆塔的具体坐标,根据坐标以及两者之间的弧度,得出两者之间的角度以及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网运维多源数据的输电线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塔之间的距离以及角度,经过计算得出,即可根据地球圆弧计算出杆塔顶端的距离,结合实际,得出数据,留待备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网运维多源数据的输电线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线由于重力向下垂落,产生弧垂度,结合重力,以及杆塔之间的距离,计算出弧垂度,得出两个杆塔之间设置的输电线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网运维多源数据的输电线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距离计算模块需要搭建神经网络,利用两种算法进行计算,得出最优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网运维多源数据的输电线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网络需要经过训练才能投入使用,训练通过梯度下降算法并结合权值更新,训练出一个成熟的神经网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网运维多源数据的输电线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线弧垂度计算模块中输电线弧垂度计算需整合多组数据,减小输电线弧垂度的误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网运维多源数据的输电线故障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线弧垂度的大小随输电线材质硬度的增加而减小、线径的增加而减小以及温度增加而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244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铝合金光伏支架及安装方法
- 下一篇:补光灯组件及补光设备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