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驾驶员状态监测方法、装置、车载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23047.3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3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韩燕;张恒;郭晋文;李英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智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40/08 | 分类号: | B60W40/08;B60W40/09;B60W5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邢少真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驾驶员 状态 监测 方法 装置 车载 终端 可读 存储 介质 | ||
1.一种驾驶员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车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下,获取驾驶员的手部状态信息,所述手部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驾驶员对方向盘的握持状态;
基于所述手部状态信息,确定所述手部状态信息对应的报警阈值时长,不同手部状态信息对应于不同的报警阈值时长,所述手部状态信息通过驾驶员脱手检测系统获取得到;
对所述驾驶员的第一驾驶员状态信息进行监测,所述第一驾驶员状态信息基于对所述驾驶员进行图像识别确定,所述第一驾驶员状态信息通过驾驶员状态监控系统获取得到;
若在所述报警阈值时长内监测到所述第一驾驶员状态信息满足报警条件,则生成报警信息,所述报警信息用于提示所述驾驶员的状态不符合安全驾驶条件;
在车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驾驶员脱手检测系统的工作状态,以及所述驾驶员状态监控系统的工作状态;
若所述驾驶员脱手检测系统和所述驾驶员状态监控系统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则获取健康状态信息和第二驾驶员状态信息,所述第二驾驶员状态信息基于对所述驾驶员进行图像识别确定,所述第二驾驶员状态信息通过驾驶员状态监控系统获取得到,所述健康状态信息通过安装在方向盘上的传感器获取所述驾驶员的身体体征信息,基于所述身体体征信息确定,所述身体体征信息包括心率信息和体温信息;
若所述第二驾驶员状态信息指示已检测到驾驶员,且所述驾驶员未佩戴防红外眼镜,且所述健康状态信息满足目标条件,则允许进入自动驾驶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手部状态信息,确定所述手部状态信息对应的报警阈值时长,包括下述任一项:
若所述手部状态信息为脱手状态,则将所述报警阈值时长确定为第一目标时长;
若所述手部状态信息为轻握状态,则将所述报警阈值时长确定为第二目标时长;
若所述手部状态信息为重握状态,则将所述报警阈值时长确定为第三目标时长;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时长小于所述第二目标时长,且所述第二目标时长小于所述第三目标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驾驶员状态信息包括疲劳状态信息、分神状态信息和驾驶员行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驾驶员脱手检测系统的工作状态,以及所述驾驶员状态监控系统的工作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驾驶员脱手检测系统和所述驾驶员状态监控系统中任一项处于故障状态,则禁止进入自动驾驶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驾驶员脱手检测系统和所述驾驶员状态监控系统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则获取健康状态信息和第二驾驶员状态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下述任一项:
若所述第二驾驶员状态信息指示未检测到驾驶员,则禁止进入自动驾驶状态;
若所述第二驾驶员状态信息指示所述驾驶员已佩戴防红外眼镜,则禁止进入自动驾驶状态;
若所述健康状态信息不满足目标条件,则禁止进入自动驾驶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驾驶员脱手检测系统的工作状态,以及所述驾驶员状态监控系统的工作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下述任一项:
若所述驾驶员脱手检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且所述驾驶员状态监控系统处于不可用状态,则允许进入自动驾驶状态,执行在车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下,获取驾驶员的手部状态信息的步骤;若在第四目标时长内监测到所述手部状态信息为脱手状态,则生成所述报警信息;
若所述驾驶员脱手检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且所述驾驶员状态监控系统处于未激活状态,则允许进入自动驾驶状态,执行在车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下,获取驾驶员的手部状态信息的步骤;若在第四目标时长内监测到所述手部状态信息为脱手状态,则生成所述报警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智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智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304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