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新型栅网的屏栅电离室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24883.3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3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李蒙;杨贺润;马朋;鲁辰桂;魏向伦;邱天力;何周波;段利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47/02 | 分类号: | H01J47/02;H01J9/00;G01T1/185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谢斌 |
地址: | 730013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新型 电离室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新型栅网的屏栅电离室及其制造方法,该屏栅电离室包括外壳、阳极、阴极和栅网、第一场笼、第二场笼,外壳底部固定有底板,外壳的顶部配置有顶盖,外壳及底板和顶盖共同围成一个封闭环境;阴极上间隔开有多个通孔,阴极、栅网和阳极于该封闭环境内依次自下而上水平设置,阴极和所述栅网之间通过第一场笼可拆卸连接,栅网与阳极之间通过第二场笼可拆卸连接;栅网为不锈钢钢丝网。本发明公开的采用新型栅网的屏栅电离室及其制造方法,该屏栅电离室采用易于加工制作、成本低廉的不锈钢钢丝网制作成栅网,该制造方法轻松易学,大大降低了制作难度,得到的栅网和传统栅网同样优良的能量分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探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新型栅网的屏栅电离室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电离室的阴极和阳极之间增加金属栅网形成屏栅电离室,由于栅网的屏蔽作用,电子在阴极和栅极之间的漂移不会在阳极产生感应信号,只有电子穿过金属栅网,摆脱了金属栅网的屏蔽作用之后,电子才能在阳极感应出信号,信号脉冲幅度和电离位置及取向无关。因此相比传统电离室,屏栅电离室能量分辨率更好,在测量α粒子和裂变碎片能量上有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屏栅电离室输出脉冲幅度很小,为了保证其能量分辨率符合要求,因而对屏栅电离室的结构要求较高。
目前来说,屏栅电离室所用金属栅网的制作方法一般采用吊丝和绕丝两种方法,其中,吊丝法是先在吊丝平台上吊上砝码,再粘胶固定逐根焊接;绕丝法是利用布丝设备在丝框上绕成不同间距的平行丝,再逐根焊接到电极平面上,这两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在丝的选材上多是采用镀金钨丝或者铍铜丝,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新型栅网的屏栅电离室及其制造方法,用以解决现有屏栅电离室所用金属栅网制作费时费力及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新型栅网的屏栅电离室,包括外壳、阳极、阴极和栅网、第一场笼、第二场笼,所述外壳底部固定有底板,所述外壳的顶部配置有顶盖,所述外壳及所述底板和所述顶盖共同围成一个封闭环境;所述外壳上分别设置有抽气接口、充气接口、泄气接口和监测接口;所述阴极上间隔开有多个通孔,所述阴极、所述栅网和所述阳极于该封闭环境内依次自下而上水平设置,所述阴极和所述栅网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场笼可拆卸连接,所述栅网与所述阳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场笼可拆卸连接;所述栅网为不锈钢钢丝网。
优选地,所述第一场笼和所述第二场笼均为由四块电极板首尾依次相连围成横截面为矩形的矩形笼,所述第一场笼的电极板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场笼水平凸缘,所述第二场笼的电极板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场笼水平凸缘;所述阴极配设有阴极固定板,所述阴极与所述阴极固定板之间以及所述阴极固定板和底板之间通过塑胶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栅网夹设于所述第一场笼顶端的第一场笼水平凸缘和所述第二场笼水平凸缘底端的第二场笼水平凸缘之间,且所述第一场笼顶端的第一场笼水平凸缘和所述第二场笼水平凸缘底端的第二场笼水平凸缘通过尼龙螺钉固定连接;所述阳极配设有阳极固定板,所述阳极与所述阳极固定板之间以及所述阳极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场笼顶端的第二场笼水平凸缘之间通过塑胶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板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场笼底端的第一场笼水平凸缘、所述阴极固定板的外端和所述底板通过一根尼龙螺柱固定连接,所述阴极与所述阴极固定板的内端通过尼龙螺柱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场笼顶端的第二场笼水平凸缘与所述阳极固定板的外端通过尼龙螺柱固定连接,所述阳极与所述阳极固定板的内端通过尼龙螺柱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极板是双面均蚀刻出平行金属电极条的印刷电路板,电极板的两个面的电极条是交错排列,电极条宽度是1.2毫米,电极条间距是0.8毫米。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屏栅电离室的制造方法,采用上述的屏栅电离室,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四块电极板首尾依次相连分别组装成第一场笼和第二场笼,将第一场笼和阴极固定于底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48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性识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覆铝膜木模板热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