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行程偏航检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25382.7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7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杨磊;盛小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21/34 | 分类号: | G01C21/34;G06N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童磊 |
地址: | 20119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程 偏航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行程偏航检测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偏航检测请求,其中,偏航检测请求中包括目标行程在目标时间段的多个轨迹点以及目标行程的至少一条规划路线;确定至少一条规划路线中各规划路线对应的包围框,其中,各规划路线对应的包围框中包括各规划路线;基于目标时间段的多个轨迹点、至少一条规划路线以及各规划路线对应的包围框,生成目标行程在目标时间段的目标特征向量;根据目标特征向量,判断目标行程在目标时间段内是否发生偏航。上述方案可以提高判断行程是否发生偏航的准确度,从而保障司乘安全。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数据挖掘及机器学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行程偏航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出行业务中,行程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路线异常的情况,例如服务提供方为了牟取更高的利益,刻意进行绕路或没有按照规定路线行驶等情况。目前,通常基于导航来判断车辆是否偏航。然而,基于导航来判断是否偏航的方法无法解决顺风车领域的偏航问题。这是因为根据历史数据发现,车主都是不按照导航来走的,若按照导航来判断车主是否偏航,则容易造成告警灾难,影响司乘体验。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程偏航检测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有效检测顺风车偏航的方法的问题。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程偏航检测方法,包括:接收偏航检测请求,其中,偏航检测请求中包括目标行程在目标时间段的多个轨迹点以及目标行程的至少一条规划路线;确定至少一条规划路线中各规划路线对应的包围框,其中,各规划路线对应的包围框中包括各规划路线;基于目标时间段的多个轨迹点、至少一条规划路线以及各规划路线对应的包围框,生成目标行程在目标时间段的目标特征向量;根据目标特征向量,判断目标行程在目标时间段内是否发生偏航。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至少一条规划路线中各规划路线对应的包围框,包括:将至少一条规划路线中各规划路线的外接矩形框确定为至少一条规划路线中各规划路线对应的包围框。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目标时间段的多个轨迹点、至少一条规划路线以及各规划路线对应的包围框,生成目标行程在目标时间段的目标特征向量,包括:基于至少一条规划路线,确定目标行程的目标方向;根据目标时间段的多个轨迹点,确定当前行驶方向;确定目标方向与当前行驶方向之间的夹角是否小于第一预设角度,得到第一偏航特征;计算目标时间段的多个轨迹点中位于多个包围框中的至少一个包围框内的轨迹点的数量,得到第二偏航特征;确定目标时间段的多个轨迹点中的第一个轨迹点到目标行程的终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目标时间段的多个轨迹点中的最后一个轨迹点到目标行程的终点之间的距离,得到第三偏航特征;基于第一偏航特征、第二偏航特征和第三偏航特征,生成目标特征向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偏航检测请求还包括目标行程在目标时间段的上一时间段的多个轨迹点;相应的,基于目标时间段的多个轨迹点、至少一条规划路线以及各规划路线对应的包围框,生成目标行程在目标时间段的目标特征向量,包括:基于至少一条规划路线,确定目标行程的目标方向;根据目标时间段的多个轨迹点,确定当前行驶方向;确定目标方向与当前行驶方向之间的夹角是否小于第一预设角度,得到第一偏航特征;计算目标时间段的多个轨迹点中位于多个包围框中的至少一个包围框内的轨迹点的数量,得到第二偏航特征;确定目标时间段的多个轨迹点中的第一个轨迹点到目标行程的终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目标时间段的多个轨迹点中的最后一个轨迹点到目标行程的终点之间的距离,得到第三偏航特征;根据上一时间段的多个轨迹点,确定在上一时间段的行驶方向;确定当前行驶方向与上一时间段的行驶方向之间的夹角是否小于第二预设角度,得到第四偏航特征;基于第一偏航特征、第二偏航特征、第三偏航特征和第四偏航特征,生成目标特征向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目标特征向量,判断目标行程在目标时间段内是否发生偏航,包括:将目标特征向量输入训练好的逻辑回归模型,以判断目标行程在当前时间端是否发生偏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53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